东吴证券研究所近日发布了关于豪迈科技(002595)的深度研究报告。豪迈科技作为全球轮胎模具行业的领军企业,不仅在轮胎模具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在大型零部件和数控机床领域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报告指出,豪迈科技自2002年进入轮胎模具制造业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轮胎模具市场的领头羊。公司在2018至2023年间,营业收入从37.24亿元增长至71.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归母净利润从7.39亿元增长至16.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轮胎模具业务稳定贡献了公司主要的营收和毛利,而大型零部件与数控机床业务则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在轮胎模具领域,豪迈科技拥有21%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远超其他竞争对手。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产品力强,海外渠道完善,客户粘性高,预计将在国内外轮胎厂产能扩张中受益。此外,公司在数控机床领域拥有近三十年的技术积淀,2022年通用型机床首次对外销售,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11.76%,达到3.08亿元。
大型零部件业务方面,豪迈科技主营燃气轮机与风电设备零部件,近年来营收增长迅速,2017-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7%。公司在这一领域拥有强大的加工、研发与检测能力,随着氢燃料在燃气轮机领域的渗透以及风电大型化的趋势,预计营收有望进一步增长。
东吴证券预计,豪迈科技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9.03亿元、21.66亿元和24.4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6倍、14倍和12倍。鉴于公司的稳健成长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东吴证券给予豪迈科技“买入”评级。
然而,报告也提醒投资者注意潜在风险,包括轮胎厂扩产不及预期、风电装机不及预期以及机床需求不及预期等因素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整体来看,豪迈科技作为轮胎模具行业的龙头企业,凭借其在轮胎模具、大型零部件和数控机床三大业务板块的强劲表现,展现出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成长性。随着公司在各业务领域的持续深耕和技术创新,豪迈科技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稳健的发展。
阅读全文在电子行业领域,北方华创(002371)凭借其在深硅刻蚀技术方面的专业优势,正从HBM(高带宽内存)的持续扩产中获益。随着2.5D和3D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TSV(硅通孔)技术成为关键工艺,推动了集成电路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北方华创在先进封装领域拥有全面的布局,包括刻蚀、薄膜、炉管和清洗等四大类二十余款装备工艺解决方案,为TSV制造、正面制程、背面制程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公司在刻蚀设备方面表现突出,PSE V300设备采用快速气体和射频切换控制系统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深宽比深硅刻蚀中侧壁无损伤和线宽无损伤,提高产品良率。在薄膜领域,公司采用PEALD方式沉积二氧化硅保护层,实现更好的侧壁形貌和底层覆盖率。炉管设备在TSV工艺的退火环节中通过出色的温度控制能力,提高TSV的制造质量和性能。清洗设备则有效去除侧壁聚合物,确保深孔内壁清洁。
根据中邮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北方华创在2024年至2026年将分别实现收入302亿元、403亿元和5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亿元、76亿元和10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2024年至2026年的市盈率分别为31倍、22倍和16倍,维持“买入”评级。
然而,投资北方华创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技术迭代、人力资源以及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等风险。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
中邮证券作为本报告的发布方,强调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原则,并提供了详细的财务数据和盈利预测。报告中的信息和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中邮证券及其关联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计划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的证券类金融子公司,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证券投、融资服务,拥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并依托中国邮政集团的实力,致力于成为一家受客户认同、社会尊重、股东满意、员工自豪的优秀企业。
阅读全文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道通科技(688208)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点评报告指出,该公司新老业务增长超出预期,尤其是新能源充电桩业务的快速放量。报告中提到,道通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预计实现收入18.3-18.5亿元,同比增长26-28%,归母净利润3.8-4.0亿元,同比增长101-112%。特别是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预计实现收入9.7-9.9亿元,环比增长1214%,同比增长31-33%,扣非归母净利润1.4-1.6亿元,环比增长8-24%,同比增长16-33%。
在业务方面,道通科技的传统诊断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4.6-14.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而新能源充电桩业务预计收入3.7-3.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公司在北美充电桩市场的深度布局,有望从美国政府发布的NEVI法案中受益,该法案以75亿美元补贴充电设施建设,预计下半年充电桩产品放量将进一步加速。
从财务数据来看,道通科技的盈利预测显示,2022年至2026年,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4年至2026年的预期归母净利润分别调整至6.5亿元、7.1亿元和9.0亿元。截至2024年7月3日收盘,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17.0倍、15.3倍和12.2倍,东吴证券维持对道通科技的“买入”评级。
报告同时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包括美国电动车渗透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政策支持不及预期以及公司产品扩张不及预期等可能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
此外,报告中还包含了道通科技的财务预测表,展示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预测数据,以及重要的财务与估值指标。东吴证券研究所强调,本报告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阅读全文广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提供信息通信技术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近期发布了其2023年的业绩报告。公司在5G新基建、ICT行业应用集成服务、铁路信息化和泛智能终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服务对象包括通信运营商、轨道交通、政府和企业等。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23.3%,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69.5%。
公司在5G-A技术的发展和智能铁路的建设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5G网络建设的深化和行业应用的加速发展,广脉科技在5G-A技术方面积极布局,以实现至少10倍的网络能力提升。同时,我国铁路建设的持续提速和智能化变革为公司在铁路信息化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作为行业内的先行者,广脉科技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稳定的客户关系。公司在系统工程建设、网络安全、优化调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ICT行业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此外,公司在算力中心建设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复制潜力,成功中标杭州西湖大学GPU集群计算系统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算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在高铁信息化领域,广脉科技凭借与中国通号等铁路建设总包方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在公网覆盖建设服务方面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确立了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高铁信息化业务在公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持续增加,预计公司的毛利率将进一步提升。
东吴证券研究所对广脉科技的盈利预测显示,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计将达到5.59/7.37/8.5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6%/31.9%/16.0%;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7/0.63/0.74亿元,EPS分别为0.44/0.59/0.69元。基于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未来业绩的高增长预期,东吴证券给予广脉科技“买入”评级。
然而,公司的发展也面临一定风险,包括主要业务集中风险、税收优惠无法持续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投资者在考虑投资广脉科技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潜在风险。
东吴证券研究所的这份深度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广脉科技的全面分析,包括公司的业务布局、财务状况、市场前景以及潜在风险,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阅读全文钛合金,一种具有卓越性能的金属材料,因其抗腐蚀、生物相容性以及优异的比强度,在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电力石化、医疗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2023年,钛合金更是首次被应用于苹果iPhone 15 Pro系列手机中框,引发了消费电子领域的“手机用钛”风潮。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钛材加工企业宝钛股份(600456.SH)成功进入苹果供应链,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宝钛股份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被誉为“中国钛谷”,是中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科研基地,覆盖了从海绵钛到钛材的全产业链。然而,尽管公司近年来营收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却停滞不前,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2023年,公司钛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产销量也出现同比下降,收入和利润双双承压。
究其原因,钛加工行业正面临成本高企、需求见顶和产能过剩的困境。上游钛矿价格居高不下,而下游需求增长却在2023年戛然而止。化工和航空航天两大下游领域消费量均已见顶,航空航天领域甚至出现下滑。与此同时,国内海绵钛产量仍在增长,导致供给过剩,海绵钛价格大幅下滑。
尽管如此,宝钛股份在3C消费电子领域的发展前景仍值得期待。随着苹果等品牌的引领,钛合金在高端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有望拉动对钛材的需求。宝钛股份作为苹果供应商,凭借其完善的钛材生产体系和业内领先的市占率,有望成为钛合金在消费电子领域推广的受益者。
然而,钛合金在手机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还存在不确定性。钛合金虽然在轻量化和强度上具有优势,但导热性较差,容易引发手机过热问题,且成本较高。消费者对钛框的态度褒贬不一,行业对消费电子领域钛需求增长的持续性持谨慎态度。
此外,宝钛股份近年来现金流紧张,分红连年下滑。公司经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均呈现净流出状态,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存货金额较高,资金状况略显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在分红方面也显得较为保守,近三年现金分红金额和分红率均有所下滑。
总体来看,宝钛股份作为钛材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3C消费电子领域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同时也面临成本高企、需求见顶和产能过剩等挑战。公司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同时,加强现金流管理,以应对行业变化和市场风险。
阅读全文长安汽车(000625.SZ)作为汽车/乘用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近期发布了其2024年6月份的销量报告。根据报告,6月长安汽车共实现汽车销量22.5万辆,同比微降0.3%,环比增长8.8%。其中,自主品牌销量达到18.9万辆,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10.5%;自主乘用车销量为13.8万辆,同比微增0.1%,环比增长12.2%。海外销量和新能源销量分别同比大增46.3%和60.0%,显示出长安汽车在国际市场和新能源领域的强劲增长势头。
6月13日,长安汽车旗下深蓝品牌G318车型正式全球上市,提供两驱版和四驱版,售价区间为17.59万元至22.99万元。深蓝G318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技术迅速获得市场认可,上市70小时订单即突破万辆大关,5天内订单量更是达到了14,126辆。此外,长安启源6月交付量达到15,171辆,环比增长11.9%,上半年累计交付72,968辆。
在智能化领域,长安汽车的阿维塔品牌宣布将首批搭载华为乾崑ADS 3.0系统,该系统预计将带来架构、安全、场景和泊车方面的全面升级。6月,阿维塔正式进入中东市场,与阿联酋豪华品牌汽车经销商集团AI Saqer Group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阿维塔产品在阿联酋市场的发展。
财务方面,长安汽车2024-2026年的盈利预测显示,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86亿元、102.77亿元和126.39亿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16倍、13倍和11倍。基于此,分析师维持对长安汽车的“买入”评级。
然而,长安汽车的未来发展仍面临一定风险,包括市场价格竞争激烈、新能源转型和智能化进程不及预期以及新车销量不达预期等。
在股票市场表现方面,长安汽车近一个月和两个月的绝对涨幅分别为2.74%和-3.39%,与沪深300指数相比,相对涨幅分别为6.23%和0.52%。尽管三个月的相对涨幅为-15.90%,但整体来看,长安汽车的市场表现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综合来看,长安汽车在汽车销量、海外市场拓展、新能源领域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展现出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然而,投资者在考虑投资长安汽车时,也应关注其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挑战。
阅读全文近期,工业机器人概念股拓斯达在业绩和市场表现上均显示出积极的信号。一季度,公司实现了显著的利润增长,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一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2%,达到10亿元。同时,公司自产多关节机器人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5%,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25%,显示出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
拓斯达的业务转型重点发展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产品,尽管2023年业绩受转型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7%,但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业务同比增长48.6%,数控机床业务同比增长56%,显示出公司在特定领域的强劲增长势头。此外,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其中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签单量同比增长60%,出货量同比增长100%。
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广泛应用于光电、3C、汽车、包装、码垛、民用航空、高端模具、精密零件等领域,客户包括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适龄劳动力减少,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性逐渐显现,需求持续增长,国产化率稳步提升。
拓斯达还涉足多个概念领域,包括低空经济、比亚迪概念、新型工业化、机器视觉、宁德时代概念以及工业母机。公司在工业母机领域的布局主要由子公司埃弗米主导,产品包括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磨床、高速加工中心等。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召开,大会将聚焦大模型、算力、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展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最新成果,提高机器人概念的关注度。
在市场行为方面,近期有227家机构对拓斯达进行了密集调研。调研资料显示,公司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业务出货约1700台,新增4款SCARA机器人及5款六轴机器人,产品力持续提升。此外,公司研发新一代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运动控制器平台,可以与AI大模型深度集成,正在与头部AI大模型公司探索验证,后续应用路径包括无序分拣、码垛、拆垛等工业场景。
拓斯达还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为华为及供应商提供工业机器人产品,并围绕底层控制、AI工业机器人等相关技术进行交流合作。尽管近期“北向资金”持仓略有减少,但公司股东户数保持稳定,显示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阅读全文长安汽车(000625)近期发布了2024年6月的产销快报,显示公司6月汽车批发销量为22.50万辆,同比略有下降0.30%,但环比增长8.81%。2024年上半年累计批发销量达到133.41万辆,同比增长9.74%。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6月批发销量为13.83万辆,同比增长0.12%,环比增长12.23%,上半年累计销量82.19万辆,同比增长7.01%。
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长安汽车的自主销量在6月实现了同环比的稳定增长。特别是海外销量表现突出,6月自主品牌海外销量为2.93万辆,同比增长46.26%,环比下降11.91%,上半年累计销量20.32万辆,同比增长74.85%,自主品牌累计出口率达到18.12%。此外,阿维塔品牌与阿联酋汽车经销商AL SAQER GROUP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望借助该经销商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和渠道资源快速拓展市场。
长安汽车旗下三个新能源品牌6月销量均环比向上,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达6.36万辆,同比增长60.03%,环比增长15.63%,上半年累计销量29.91万辆,同比增长69.87%。深蓝品牌推出的中大型SUV深蓝G318上市后,5天内订单量突破1.41万辆,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阿维塔品牌6月单月交付4682辆,同比增长167.08%,环比增长2.47%,上半年阿维塔12销量位居30万以上纯电轿车榜首。阿维塔07预计于9月上市,可能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版本,并搭载华为乾崑ADS3.0和HarmonyOS鸿蒙座舱,预计售价25-35万元。
阿维塔品牌还宣布将首批搭载华为乾崑ADS3.0系统,全系标配三激光雷达,提供更精准的障碍物识别和更复杂的场景理解能力,提升智驾体验。
投资建议方面,东海证券维持对长安汽车的“买入”评级,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17亿、116.79亿和141.85亿元,对应EPS为0.99元、1.18元和1.43元,对应PE为14倍、12倍和9倍。同时,报告提醒投资者关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行业价格战、新车型推出和交付速度以及销量表现等潜在风险。
财务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1513亿元,净利润为113亿元,毛利率为18%,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6%。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主营收入将分别达到1884亿元、2340亿元和26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亿元、117亿元和142亿元,毛利率和ROE均有所提升。
东海证券研究所提供的财务预测还包括了详细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以及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和估值倍数等关键财务比率的预测。这些数据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全面的视角,以评估长安汽车的业绩表现和未来发展潜力。
阅读全文长安汽车(000625.SZ)近期发布6月产销快报,集团6月批发销量达到22.5万辆,同比增长8.8%,环比增长12.7%。2024年上半年累计批发销量为133.4万辆,同比增长9.7%。其中,自主乘用车6月批发销量为13.8万辆,同比微增0.1%,环比增长12.2%;上半年累计批发销量82.2万辆,同比增长7.0%。合资品牌方面,长安福特6月批发销量为1.95万辆,同比略降3.2%,环比增长9.0%;上半年累计批发销量11.2万辆,同比增长13.4%。长安马自达6月批发销量为0.55万辆,同比下降25.3%,环比下降7.2%;上半年累计批发销量3.7万辆,同比增长14.4%。
6月,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自主新能源批发销量达到6.4万辆,环比增长15.6%,上半年累计批发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69.9%。深蓝品牌6月销量达到16,659辆,阿维塔品牌销量为4,682辆,均呈现环比稳步提升态势。特别是6月13日上市的深蓝G318,售价区间为17.59-31.80万元,5天内订单量突破1.4万辆,客单价超过22.5万元,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在海外市场,长安汽车6月自主海外销量达到2.9万辆,同比增长46.3%,上半年累计海外销量20.3万辆,同比增长74.9%。尽管短期内受到运力影响,销量有所下滑,但公司在泰国布局的全球“右舵生产基地”预计将于2025年Q1投产,首期产能10万辆,二期后总产能将增至20万辆。长安汽车计划在2024年完成东盟和欧洲两大重点区域市场的进入,全球化战略清晰,有望为公司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此外,长安汽车与华为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2023年11月,双方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深化合作。2024年1月,华为已完成目标公司的注册,名为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等。预计不晚于2024年8月31日签订最终交易文件。长安汽车作为目标公司股东,有望享受华为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产品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加速智能电动转型。
投资建议方面,分析师看好长安汽车电动智能转型,叠加华为智能化赋能,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1,830亿、2,086亿、2,3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1亿、105.0亿、134.5亿元,EPS分别为0.81元、1.06元、1.36元。对应2024年7月3日13.89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7倍、13倍、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方面,需关注与华为合作推进不及预期、自主品牌销量不及预期、自主新能源车型交付不及预期以及行业“价格战”加剧等因素。
阅读全文东吴证券研究所在2024年7月4日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中,对锦波生物(832982)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进行了点评。报告指出,锦波生物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预计为2.9-3.1亿元,同比增长165%-183%,超出市场预期。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研发、品牌宣传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持续投入。
锦波生物作为市场上唯一获批生产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植入剂产品的企业,其品牌薇旖美自上市以来推广顺利,持续放量。截至2023年底,已覆盖约2000家医美机构。2024年以来,4mg/瓶的薇旖美极纯产品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此外,公司与欧莱雅在医美和原料领域达成合作,进一步拓展市场。
公司还推广了“3+17”全程抗衰治疗方案,将100%人源化的Ⅲ型和XVII型胶原蛋白联合应用,覆盖表皮、基底膜和真皮三个层次,以巩固其在精准抗衰领域的定位。在研产品方面,妇科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项目和面部增容凝胶类产品进度较快,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审批申请;XVII型三类械屏障修复产品已开始临床试验。
东吴证券研究所对锦波生物的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进行了上调。考虑到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将2024-2026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预测从5.5/7.6/9.9亿元上调至6.0/8.3/10.7亿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1/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报告同时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包括行业竞争加剧和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等因素。东吴证券研究所的财务预测显示,锦波生物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均呈现稳健增长。公司在2023年至2026年的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均有望实现显著提升。
免责声明部分强调,本报告仅供东吴证券的客户使用,不构成投资建议。东吴证券及其关联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服务。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报告版权归东吴证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翻版、复制和发布。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基于分析师对行业或公司回报潜力的预期。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不应将本报告作为唯一依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