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贷款股票基金理财保险
排序方式 热门 新发布 新回复
长城汽车(601633)研报:2024年半年度业绩点评:2024Q2业绩超预期,高端向上优质发展

    国海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7月12日发布了关于长城汽车(601633)的研究报告,维持了增持评级。报告指出,长城汽车在2024年半年度的业绩超出预期,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5亿元到73亿元,同比增长3.8倍至4.4倍;扣非净利润50亿元到60亿元,同比增长5.7倍至7.0倍。

    长城汽车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中值为36.7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208.4%和13.6%;扣非净利润中值为34.8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258.8%和72.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销量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单车扣非净利润的稳定增长。2024年第二季度,长城汽车实现销量28.4万辆,海外市场销量达到10.9万辆,同比增长51.1%,环比增长17.2%,海外销量占比达到38.2%。此外,坦克品牌销量同比增长95.9%,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9%。

    国海证券研究所上调了长城汽车的盈利预期,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225亿元、2607亿元和287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17%和1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4亿元、162.1亿元和18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6%、24%和16%。对应的EPS分别为1.53元、1.90元和2.20元,对应的PE估值分别为17倍、14倍和12倍。

    报告同时提醒投资者关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进展、总体品牌销量、国际贸易环境、汇率波动风险以及数字化趋势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国海证券研究所的汽车小组由戴畅、王琭和吴铭杰组成,他们分别具有丰富的汽车行业研究经验和专业背景。报告中的分析师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报告,并声明不会因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形式的补偿。

    免责声明指出,本报告的风险等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客户使用。报告中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5
天坛生物(600161)研报:业绩超预期,血制品龙头长期空间大

    天坛生物(600161.SH)在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快报中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5.6%,归母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28.1%。在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5.8%和34.3%,超出预期。这一稳健的高增长得益于行业需求的持续高景气和新品种层析静丙的逐步贡献收入。

    公司在十四五期间获得多个采浆站,实控人国药集团的支持下,单采血浆站数量及采浆规模持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从2020年的1713吨增长到2023年的2415吨,采浆站和采浆量的持续增长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性奠定了基础。同时,公司在新品种层析静丙的推动下,吨浆利润提升空间大,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在盈利预测与估值方面,分析师上调了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的预测,分别为14.1亿元、17.3亿元和20.3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0%、22.5%和17.8%。当前股价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33倍、27倍和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包括竞争格局恶化、销售不及预期以及行业政策风险等。市场表现方面,天坛生物的股价在2024年7月12日的收盘价为23.40元,年内最高和最低分别为27.14元和19.08元,总市值达到463亿元。

    本报告由证券分析师刘闯和李强撰写,他们声明所有观点均准确反映了对标的证券和发行人的个人看法,且报告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仅供客户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买卖证券的邀请。投资者应独立评估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并考虑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殊需求。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5
桐昆股份(601233)研报:上半年净利同比修复,涤纶长丝行业复苏中

    桐昆股份(601233.SH)在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中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达到10至1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显示出涤纶长丝行业的复苏态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以及涤纶长丝下游需求的边际改善。公司预计2024年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在4.2至5.7亿元之间,反映出行业协同作用明显,产品销量与价差的增大,带动了行业整体的复苏。

    桐昆股份持有浙石化20%的股份,后者作为全球特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的拥有者,通过技术改进和生产能力提升,化工产品品种丰富,毛利得到改善。预期随着浙石化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产品景气度将逐渐恢复,为桐昆股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

    2024年二季度,涤纶长丝价格同比有所提升,行业整体呈现复苏状态。根据Wind数据,POY/FDY/DTY市场主流价格同比分别增长了3%/1%/3%,显示出涤纶长丝供给端的优化和集中度提升。涤纶长丝的年产能达到1350万吨,桐昆股份在全球和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18%和28%,市场份额逐年提升,规模经济带来的竞争优势明显。

    涤纶长丝的供需状况也显示出边际改善,尽管存在累库现象,但下游坯布库存同比下降,纺织品零售额提升,需求增加,预示着涤纶长丝景气度的上行。此外,公司通过延伸产业链至上游,如PTA、MEG等,获取多环节经营利润,并通过协同效应平滑整体利润波动,确保上游材料的自主可控。

    投资建议方面,考虑到涤纶长丝价格及价差的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较大,以及浙石化投资收益的复苏需要时间,分析师下调了桐昆股份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4.7/33.4/42.1亿元,对应的EPS为1.03/1.38/1.75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14.8/11.0/8.7X,维持“优于大市”的评级。

    在财务预测与估值方面,桐昆股份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显示出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健,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显示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ROIC、ROE等指标均显示出公司的增长潜力和投资价值。

    最后,报告中的免责声明和分析师声明强调了报告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及作者在撰写报告时的职业操守。同时,报告的投资评级标准和重要声明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报告使用的重要信息和指导。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5
牧原股份(002714)研报:2024半年报业绩预告点评:预计2024H1归母净利7-9亿元,成本下降稳步兑现

    牧原股份(002714.SZ)在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中显示,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将达到7亿元至9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27.79亿元相比,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一业绩的显著改善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持续优化,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的头均肥猪养殖盈利接近200-220元,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维持在14-14.5元/kg的稳步下降趋势。

    公司在产能扩充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24年6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330.9万头,较上季度末增长16.7万头。预计2024年全年生猪出栏量将达到6600万头至7200万头,保持稳健增长。此外,公司在资金管理上表现出色,截至2024年3月末,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106.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9%。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2023年为98.93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50.67亿元,显示出公司资金储备充裕。

    牧原股份在软硬件方面均展现出行业领先优势。软件方面,公司通过精细化的养殖生产流程管理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效提升了员工的责任心与学习能力,推动了养殖环节的降本增效。硬件方面,公司在土地、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上的储备充足,为产能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坚实基础。屠宰业务作为养殖的配套业务,产能也在稳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实现生猪屠宰541万头,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高,未来有望逐步实现盈利。

    投资建议方面,牧原股份凭借其在成本管理和养殖模式上的优势,有望继续保持或扩大与行业的竞争优势。公司作为生猪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维持“优于大市”的评级。预计2024-2026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52.6亿元、251.8亿元和228.7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2.79元、4.61元和4.18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16倍、10倍和10倍。

    风险提示包括行业可能发生的不可控生猪疫情死亡事件、粮食原材料价格的不可控上涨以及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5
迈瑞医疗(300760)研报:“创新+全球化”医械龙头,引领产业数智化转型

    迈瑞医疗,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正以其全面的产品线和创新能力,引领着医疗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更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及地区拓展了业务,展现了其“创新+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的核心逻辑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医疗新基建和加速进口替代为迈瑞医疗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随着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加大,医疗器械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扩容。迈瑞医疗凭借其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三大领域的全面产品线,以及强大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能力,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体外诊断和微创外科等高增长领域,公司正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其次,迈瑞医疗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同样令人瞩目。公司通过细分客户群体、本土化运营和并购整合等策略,成功打入了多个国家的高端医疗市场。在发展中国家,迈瑞医疗的市场占有率正在稳步提升,而在发达国家市场,公司也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逐渐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最后,迈瑞医疗不断孵化种子业务,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并购,积极拓展微创外科、心血管、动物医疗等新兴领域,这些领域的高景气度为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同时,迈瑞医疗也在积极推动数智化转型,通过构建开放的“三瑞”生态系统,实现了医疗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业绩表现上,迈瑞医疗近年来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势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快速增长,毛利率和净利率也持续提升,显示出公司强大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成本控制。此外,公司在研发投入上也毫不吝啬,每年将营收的10%投入研发,以MPI医疗产品创新体系作为公司研发的基石,确保了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领先。

    在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方面,迈瑞医疗展现出了其国际化的视野和高效的管理能力。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而公司的组织架构也经过精心设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迈瑞医疗的企业文化强调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展望未来,迈瑞医疗有望继续在医疗器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更深层次的业务拓展。随着公司在研发、市场和数智化转型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创新,迈瑞医疗有望成为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军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解决方案。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5
龙大美食(002726)研报: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盈利能力改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龙大美食(002726.SZ)在2024年7月12日发布了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得益于生猪行情的回暖和猪肉价格上涨,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扭亏为盈,预计归母净利润为0.55-0.6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6.24亿元有显著提升。此外,公司通过优化猪群结构和业务结构,以及减少养殖出栏规模、调整饲料配方和控制养殖成本等措施,使得养殖板块边际恢复,屠宰板块盈利能力逐步回升。

    公司的核心业务养殖与屠宰板块在2024年展现出盈利优化的趋势。预制菜板块借助公司大客户资源优势,实现前期导入并不断开发新品,针对肥肠、烤肠、酥肉等产品切入B端客户,实现快速放量。公司计划增加中腰部餐饮、便利店渠道开发,以实现大单品放量,并利用资源禀赋进行成本优化,提升盈利能力。

    分析师孙山山维持对龙大美食的“买入”投资评级,预测2024-2026年EPS分别为0.09/0.20/0.29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69/31/22倍。同时,报告中也提到了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猪价波动风险、预制菜进度不及预期以及生猪产能恢复不及预期等。

    在财务数据方面,龙大美食的主营收入预计在2024年至2026年间逐年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3.7%、12.2%和10.7%。归母净利润同样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预计2024年至202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140.9%、106.4%、119.6%和44.4%。摊薄每股收益(EPS)和ROE也显示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华鑫证券研究所的食品饮料组由孙山山领衔,团队成员包括肖燕南和廖望州,他们在食品饮料行业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孙山山特别擅长把握中短期潜力个股,并在白酒板块有深入的市场思考和见解。团队成员致力于提供专业、客观的研究报告,以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5
光威复材(300699)研报:高性能碳纤维龙头,需求+产能共同驱动长期成长

    光威复材(300699)作为国内高端碳纤维领域的领军企业,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维持了对其“买入”评级,目标价定为33.30元。分析师刘倩倩所在的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认为,光威复材凭借其在军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的渗透率提升以及商用飞机碳纤维需求的增长,将迎来新的快速增长期。

    报告指出,光威复材的全产业链布局,包括原丝、碳纤维、预浸料到复材制品等环节,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军用航空领域,随着新型号T800H级高强中模纤维的定型,预计将在飞机承力结构件中得到更广泛应用,从而提升军机复合材料的渗透率。与此同时,商用飞机C919的碳纤维年需求量预计在产量爬坡后将达到400吨以上,为国产化替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光威复材在军民两用领域的产能也在积极扩张。内蒙古包头项目的4000吨民用产线已于6月投产,预计未来两年产能将快速增长。同时,公司T800H千吨线等通行验证正在进行中,一旦通过,将为公司贡献约年产800吨的产能。此外,公司还计划建设2600吨/年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生产线,以满足高端航空市场的需求。

    财务数据显示,光威复材2024-2026年的EPS预测分别为1.11元、1.34元和1.75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4倍、20倍和15倍。分析师预计,公司业绩增速将迎来拐点,并给予2024年30倍的估值,从而得出目标价33.30元。

    然而,报告也提醒投资者关注潜在风险,包括碳纤维产品降价、军品需求延缓、民用市场开拓不及预期以及产线验证与产能投放或不及预期等风险因素。

    光威复材的发展历程显示,公司自1992年成立以来,不断在碳纤维产业中深耕,通过持续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实现了从渔具碳素纤维制品到高端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转型。公司在2017年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A股市场第一家上市的碳纤维企业。2022年,公司通过收购威海光晟,进一步增强了在民用航天等高端装备领域的业务实力。

    公司的股权结构稳定,陈亮作为实际控制人,通过光威集团控制公司。在业绩方面,光威复材近年来保持了稳健的增长,2020-2023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0%和10.8%。尽管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出现了小幅下滑,但随着新产能的释放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公司长期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此外,公司还对股权激励计划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设定业绩考核目标和触发值,公司旨在实现员工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光威复材展现出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轻质、高强度的特性,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军用飞机的代际更迭和商用飞机碳纤维国产化的推进,高端碳纤维需求预计将加速增长。光威复材凭借其在航空航天碳纤维市场的领先地位,有望在未来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5
金徽酒(603919)研报:深耕甘肃,西北白酒龙头势能向上

    金徽酒(603919.SH),作为西北地区的白酒龙头企业,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持续向上的发展势能,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公司起源于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在徽县仙人关大捷后,众将士用金兵头盔盛酒的传统,由此得名“金徽酒”。2004年,原陇南春酒厂破产重组后,金徽酒业公司成立,并在2012年实现营收突破10亿元。2018年公司提出“二次创业”,并在2020年复星入主后,加速了高端化和全国化进程。尽管2022年实控权回归旧主,但公司的发展势能依然充足。

    金徽酒的产品线丰富,包括年份、星级、柔和、正能量和老窖五大系列,形成了清晰的产品矩阵。公司在甘肃省内以世纪金徽星级系列、柔和金徽系列和金徽年份系列为主,省外则以100-400元的能量金徽系列开拓市场,并逐步导入更高价格带的金徽年份系列。在华东市场,公司以300-900元的金徽老窖系列为主。

    在甘肃省内市场,金徽酒凭借产品结构的优化和渠道的深耕,市占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甘肃省的白酒市场规模预计超过80亿元,而金徽酒在省内的市占率约为24%,相较于其他西北白酒龙头企业,仍有约13亿元的份额提升空间。

    在环西北市场,金徽酒坚持“布局全国、深耕西北、重点突破”的战略,以甘肃为纽带,辐射周边五个市场。公司积极推进甘青新(甘肃、青海、新疆)和陕宁(陕西、宁夏)市场一体化建设,强化市场间的联动,有序拓展西北市场。

    盈利预测方面,预计金徽酒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4.19亿元、5.41亿元和6.92亿元,同比增长27%、29%和28%。对应2024-2026年的市盈率分别为23倍、18倍和14倍。鉴于公司的稳健增长和市场潜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然而,金徽酒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风险,包括白酒消费不及预期、省外市场扩张不及预期以及白酒市场竞争加剧等。公司需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

    总体来看,金徽酒作为西北地区的白酒龙头,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清晰的产品矩阵和稳健的市场战略,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公司在省内外市场的持续深耕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5
酒鬼酒(000799)研报:二季度收入降幅环比缩窄,持续推进营销改革

    酒鬼酒(000799.SZ)在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显示,营业总收入预计达到10亿元,同比下降35.1%;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1-1.3亿元,同比下降69.2%-73.92%。2024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总收入预计为5.1亿元,同比下降12.3%,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37-0.57亿元,同比下降53.5%-69.9%。国信证券分析师张向伟认为,公司营销模式转型初显成效,BC联动闭环已基本建立,终端参与公司消费者促销活动积极性提升,客户回款意愿逐步增强。

    公司在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内参严格控货挺价,而湘泉等中低价位酒贡献了主要收入。省内宴席场次和开瓶动销数据增加,表现好于省外。然而,产品结构下移和费用投放刚性导致2024年第二季度净利率同比下降9.9-13.9个百分点,盈利能力仍有压力。尽管如此,公司短期坚定做营销改革,费用率预计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展望下半年,尽管行业需求仍有压力,公司自身调整显现积极的边际变化。公司将继续精耕市场和渠道,强化省内外样板市场建设。维持收入及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4.1/26.5/30.4亿元,同比-15.0%/+10.0%/+15.0%;预计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4.8/5.7亿元,同比-24.3%/+16.3%/19.1%,对应EPS分别为1.28/1.48/1.77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32.7/28.1/23.6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包括白酒行业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次高端价位竞争加剧以及政策风险等。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提供的财务预测与估值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至2026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关键财务指标均有详细预测。同时,报告中还包括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预测数据,以及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

    免责声明指出,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力求独立、客观、公正。国信证券投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本报告的投资评级标准以报告发布日后6到12个月内的相对市场表现为准。报告仅供参考,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投资者应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5
国能日新(301162)研报:公司深度报告:受益电改的AI“量化预测师”

    国能日新(301162.SZ)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AI“量化预测师”,在电改新阶段中展现出显著的业务优势和市场潜力。随着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和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的完善,公司在发电功率预测、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等传统业务上稳步增长,同时在电力交易、虚拟电厂等创新业务上多点布局,推动长期成长。

    公司传统业务的营业收入在2018至2023年间实现显著增长,其中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的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2%、27%、89%。公司在电力信息化领域具有优质商业模式的SaaS龙头地位,其功率预测等业务的商业模式类似SaaS模式,保证了较高的利润率水平。

    在创新业务领域,公司紧跟各省电改进程,丰富电力交易产品功能和适用性,完善储能产品服务体系,提升储能经济效益,并在虚拟电厂技术能力上持续提升,加码运营业务布局。同时,公司提供多款微电网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国能日新在AI技术应用方面,通过自研气象领域垂类模型,提升气象预测精度,优化功率预测、电力交易等业务,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充分体现公司的技术能力和AI前瞻性布局。谷歌GraphCast、华为盘古等大模型在气象预测领域的探索,为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投资建议方面,国能日新主要面向电力市场主体提供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随着“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电力消纳目标的逐步落实,公司的传统业务增长基础日益巩固。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15/1.54/1.99亿元,对应PE分别为34X、26X、20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方面,需关注行业政策变动、同业竞争加剧以及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政策变动的风险。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显示,公司2023年至2026年的营业收入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将持续增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专注于能源行业的数据应用与开发,并于2022年成功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能源数据管理、智慧电站、智慧储能、智慧交易和智慧电网服务,主要客户包括新能源电站、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等新能源电力市场主体。公司在新能源信息化领域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和品牌影响力。

    电力市场化改革为国能日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持续深化,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绿电交易等重点领域的发展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改革,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力量。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国能日新凭借其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有望在电力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公司通过SaaS模式的商业布局,为客户提供持续的服务和支持,进一步巩固其在电力信息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总之,国能日新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受益者,其在新能源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优势,将有助于公司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实现更大的发展。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创新,国能日新有望成为新能源电力市场的领导者,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5
<
195
196
197
198
199
>
跳至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