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贷款咨询记录时,发现不少人对合同里LPR+34.5个基点这种表述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人把它当成固定数字来记,结果下次LPR调整时完全搞不清自己的利率怎么变了。今天我就从基础概念开始,一步步把这个问题讲透,你看完不仅能明白它的意思,还能搞懂这串数字和你的月供到底有啥关系。
先得说清楚LPR是啥。LPR全称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由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号(遇节假日顺延)公布的,现在主要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它相当于一个市场基准价,银行给客户的贷款利率大多会以它为基础来定。比如咱们常说的房贷利率,基本都是用5年期以上LPR作为定价基础的。
然后是基点这个词,很多人第一次见会觉得专业,其实换算很简单。金融里说的1个基点,就是0.01%,你可以理解为利率的小数点后第三位。那34.5个基点呢?就是34.5乘以0.01%,算下来就是0.345%。这个数字记牢,后面就好懂了。
现在把两者结合起来:LPR+34.5个基点,其实就是银行告诉你我们的贷款利率,是在LPR的基础上,再加上0.345%。举个例子,假设当前5年期以上LPR是4.2%(具体数值以每月20号公布的为准),那你的实际贷款利率就是4.2%+0.345%=4.545%。要是下个月LPR降到4.1%,你的利率就变成4.1%+0.345%=4.445%;如果LPR涨到4.3%,利率就是4.3%+0.345%=4.645%。
这里有个关键点得划重点:LPR是会变的,但+34.5个基点这个加点数,在你签合同的时候基本就定死了(除非合同里写了可以调整,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所以你的贷款利率会不会变,主要看LPR变不变。这和以前固定利率不一样,那时候利率从头到尾都不变,现在这种LPR+基点的模式,利率会跟着LPR浮动。
你可能会问,银行为什么非要用LPR+基点这种方式定价呢?其实这是2019年贷款利率改革后的要求,目的是让贷款利率更市场化。以前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倍数,比如基准利率4.9%,给你打9折就是4.41%。现在改成LPR加点,本质上是把定价拆成了市场基准(LPR)+银行风险定价(加点数)两部分。银行会根据你的信用情况、贷款期限、有没有抵押等因素,来定这个加点数——信用越好、风险越低,加点数可能就越少,你的实际利率也就越低。
那签合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首先得看清楚合同里写的是1年期LPR还是5年期以上LPR,房贷一般用5年期以上的,经营性贷款可能用1年期的,期限不一样,LPR的波动规律也不同。其次要问清楚重定价日,就是LPR调整后,你的贷款利率什么时候开始跟着变,有的是每年1月1日,有的是贷款发放日对应的那一天,这个日期直接影响你月供变化的时间。
最后说句实在的,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不用天天盯着LPR看,但签贷款合同时一定要把LPR期限加点数重定价日这三个信息记下来,下次LPR调整时,自己就能算出新的利率,心里有数才不会慌。毕竟贷款利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个月要还多少钱,多花点时间弄明白,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