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留言,说上传消费凭证后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到底过了没。作为每天跟银行审核流程打交道的人,我太理解这种心情了——毕竟消费凭证通不过,轻则影响后续额度使用,重则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今天我就把审核通过的几个硬标准和大家说透,看完你心里就有数了。
先说最核心的,银行到底看什么?通过的关键就四个字:真实合规。具体分四个方面。第一是凭证类型得对。不是随便一张纸都能叫消费凭证,常见的合格凭证包括增值税普通发票、电子发票、商场超市的购物小票(注意要有清晰的商户盖章)、线上购物的订单截图(得包含商品名称、金额、交易时间、订单号),还有像装修合同加付款凭证、旅游合同加机票酒店订单这些也算。但要注意,转账记录、现金收据、白条截图这些不行,因为没法证明资金真实用于消费场景。
第二是金额得能对上。简单说,你上传的所有凭证总金额,至少要覆盖你已经使用的贷款额度的80%以上(不同银行可能有细微差别,但大体这个比例)。比如你贷款10万,已经用了8万,那凭证总金额就得至少6.4万以上。要是差太多,审核肯定过不了。之前有用户只传了一张几千块的小票,结果直接被打回,就是这个原因。
第三是消费场景要和贷款用途一致。这点最容易被忽略。比如你申请的是装修贷款,结果传了一堆买家电的发票,看着都是消费,但银行会要求更具体——装修贷款的凭证得是装修公司的合同、建材市场的材料发票、施工队的人工费收据等;要是旅游贷款,就得是机票、酒店、景点门票这些;教育贷款则需要培训机构的收费凭证、学费发票。如果场景对不上,比如用经营贷的额度去买了家用家电,那凭证肯定通不过。
第四是信息得清晰完整。很多人传的凭证要么模糊不清,要么关键信息被遮挡。比如发票的抬头(得是本人或贷款申请人姓名)、交易日期(不能早于贷款发放日,也不能太晚,一般要求在贷款发放后3个月内的消费)、金额数字、商品或服务名称,这些都得能看清。之前见过有人把小票折了一下,金额那部分被挡住,审核员根本没法核对,直接就要求重新上传了。
那怎么知道自己到底通过了呢?通常有三个明确的信号。最直接的是收到通知。银行会通过短信、APP推送或者邮件告诉你消费凭证审核通过,有些银行在APP的凭证上传页面会显示已审核通过的状态,这时候就可以彻底放心了。
第二个信号是额度恢复或能正常使用。如果之前因为没上传凭证被限制了部分额度,通过后这部分额度会解锁;或者原本可以循环使用的额度,能继续正常借款,没有额外的限制提示。
第三个信号是没收到银行的二次要求。如果超过7-15天(不同银行审核时效不同,快的3天,慢的15天)没接到电话、短信或APP提醒让你补充材料,基本就说明通过了。毕竟审核不通过的话,银行肯定会联系你,告诉你哪里有问题,需要补什么凭证。
不过这里要提醒一句,就算暂时没收到通知,也别慌。有时候银行审核量大,可能会慢一点,尤其是月底或年底。这时候可以自己在APP里查进度,一般凭证上传板块会显示审核中已通过或需补充材料,一目了然。
万一真的没通过怎么办?别紧张,大部分情况是可以补救的。银行会明确告诉你原因,比如凭证类型不符金额不足场景不匹配,这时候你就按要求补传就行。比如之前凭证金额不够,就把这段时间内符合要求的其他消费小票、发票都找出来,凑够金额再上传;场景不对的话,就重新找对应用途的凭证,比如装修贷款就补传装修材料的发票。只要及时补充,大部分都能通过二次审核。
最后再啰嗦一句,平时用贷款额度消费时,最好养成随手保存凭证的习惯。不管是线上购物的订单截图、电子发票,还是线下的纸质小票,都统一存在一个文件夹里,标清楚日期和用途。这样真要上传的时候,就不用手忙脚乱地找,也能避免因为凭证不全影响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