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帮大家梳理公积金相关问题时,经常有人问:每个月交的公积金,除了买房能用,自己放着有利息收入吗?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个事儿,毕竟关系到咱们口袋里的钱。
先说结论:公积金是有利息收入的。不少人以为公积金账户里的钱就是死钱,只有提取或贷款时才有用,其实不是。只要账户里有钱,就会按规定计算利息,跟咱们把钱存在银行有利息一个道理,只是计算方式和利率有点不一样。
具体怎么算呢?公积金利息分两部分:当年缴存的部分和上年结转的部分,利率不一样。当年缴存的公积金,是按结息日(每年6月30日)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上年结转的公积金,是按三个月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计息。比如2024年的活期利率是0.35%,三个月定期利率是1.10%,具体利率每年可能会调整,以当年央行公布的为准。举个例子,如果你2024年7月到2025年6月期间,每个月缴存1000元公积金(单位+个人),当年缴存总额就是12000元,这部分按0.35%的活期利率算利息;而2024年6月30日之前账户里的余额(也就是上年结转部分),比如有50000元,就按1.10%的三个月定期利率算利息。
再说说结息时间。公积金结息不是按月也不是按年随时算,而是固定每年结一次息,结息日是6月30日。也就是说,每年6月30日会把上半年的利息统一算清楚,然后打到你的公积金账户里,从7月1日开始,这部分利息就会和原本的本金一起,作为下一个结息年度的本金,继续产生利息,也就是利滚利的复利效果,不过因为是按年结息,复利的影响每年体现一次。
利息到账后,怎么查询呢?现在线上渠道很方便。你可以登录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或者下载官方APP、微信公众号,在账户查询里找到交易明细或结息记录,就能看到每年6月30日结息的金额。如果习惯线下,也可以带着身份证到公积金管理中心柜台,请工作人员帮忙打印账户明细,上面会清楚标注利息收入。
这里有几个点需要提醒大家。第一,公积金利息是免税的,这部分收入不用交个人所得税,相当于多了一笔纯收益。第二,提取公积金时要注意顺序,一般来说,提取是先提取当年缴存的部分,再提取上年结转的部分。如果当年缴存的钱被提取了,这部分就不会产生活期利息;如果提取了上年结转的钱,后续的定期利息计算基数也会减少,所以如果不是急需用钱,尽量不要轻易提取,让本金多滚几年利息更划算。第三,利率是会调整的,虽然近几年活期和三个月定期利率变化不大,但如果未来央行调整基准利率,公积金利率也会跟着变,大家可以多关注每年6月前后的官方通知。
总的来说,公积金不光是买房的储备金,放在账户里也会默默生钱,虽然利率可能不如理财高,但胜在安全稳定,而且是国家给的福利。平时多留意自己的公积金账户,了解利息怎么算、什么时候到账,也是管理个人财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