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钨新能(688778.SH)公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63.00亿元,同比下降22.43%,实现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6.1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2.20亿元,下降3.24%。第二季度业绩方面,公司营收30.01亿元,同比下降33.82%,归母净利润为1.28亿元,同比下降8.12%,但环比增长14.84%。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显著改善,分别达到11.62%和4.26%,相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3.74和1.19个百分点。费用率方面,期间费用率为3.71%,较上年同期上升0.43个百分点。
锂电正极材料的出货量增加,成为公司盈利能力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上半年锂电正极材料出货总量为4.5万吨,其中钴酸锂和三元材料分别出货1.8万吨和2.6万吨。特别是钴酸锂的出货量在第二季度环比增长了19.06%,带动了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
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包括4.53V钴酸锂开始小批量出货,4.55V钴酸锂的研发进度符合客户需求,同时还在研发针对AI功能的高能量密度产品。此外,新一代Ni6系高电压材料已经稳定量产,超高功率材料也开始稳定供货。在氢能材料领域,低成本合金进入了批量导入阶段。公司还积极拓展新应用领域和技术,如低空领域、机器人应用及固态储氢技术等。
产能布局方面,公司正在稳步推进多个基地的建设项目,尤其是法国合资项目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1.6亿元,由公司控股子公司欧洲厦钨与法国Orano集团的子公司Orano CAM合资建立,欧洲厦钨出资1020万欧元,持股比例为51%。
展望未来,预计公司2024至2026年的营收将分别达到147.76亿元、170.51亿元和208.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6%、15.4%和22.3%;归母净利润则预计将分别达到6.33亿元、7.11亿元和9.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1%、12.2%和29.5%。鉴于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分析师维持“推荐”评级。然而,新产能建设和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仍需关注。
阅读全文公司披露了2024年的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了营收68.8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79%;然而,归母净利润达到了10.95亿元,同比增长22.03%。从营收结构上看,上半年煤电营收同比下降7.18%,而风电和光伏营收则分别增长了3.29%和1.13%,这可能是由于装机容量的增长以及风光利用小时数的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热力产品的营收增长显著,达到了28.07%,其他营收则大幅下降83.7%。盈利能力方面,营业成本下降15.1%至45.6亿元,主要得益于煤价的下行和风光装机量的增长带来的折旧提升。期间费用率略有提高,但投资收益增长51.1%至0.57亿元,有效提升了公司业绩。上半年公司的净利率达到20.88%,同比提高了4.12个百分点。此外,公司还公布了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17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为3.26亿元(含税)。基于公司煤电盈利能力的改善,分析师上调了盈利预测,预计2024年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14.1亿元和15.9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1倍、10倍和9倍,维持“买入”评级。
阅读全文乐歌股份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7亿元,同比增长44.64%;实现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下降63.4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29.95%。单季度来看,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6亿元,同比增长48.08%;实现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增长74.0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6.47%。公司的跨境电商板块稳步增长,海外仓业务持续超出预期,仓储物流毛利率上升。2024年上半年,人体工学系列产品收入13.37亿元,同比增长17.41%,其中线性驱动产品销售金额10.20亿元,同比增长10.42%。跨境电商销售收入9.15亿元,同比增长20.36%。海外仓业务方面,2024年上半年仓储物流服务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129.88%,服务出海企业778家,处理包裹量超过400万个,同比增速超过120%。此外,公司的毛利率受到一定影响,但海外仓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5.40个百分点至15%。展望未来,随着新仓库的快速投入使用以及自建仓库的增加,公司预计将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5.38%和26.85%,基于此,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阅读全文顺络电子(002138.SZ)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营收26.91亿元,同比增长15.43%,归母净利润达到3.68亿元,同比增长43.82%。其中,第二季度的表现尤为突出,营收达到14.32亿元,同比增长9.60%,环比增长13.78%;归母净利润为1.98亿元,同比增长12.84%,环比增长16.27%。这标志着公司Q2单季度收入创下历史新高。
公司在通讯和消费电子业务上延续了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传统旺季趋势,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经营结果。同时,通讯业务的客户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客户份额持续提升,新产品保持高速增长。在新兴领域业务方面,汽车电子、数据中心、光伏储能等业务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具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信号处理产品实现收入10.81亿元,同比增长16.4%;电源管理产品实现收入9.14亿元,同比持平;汽车电子或储能专用产品实现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90.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服务器、AI手机等设备中被动元件的应用数量和价值量将持续提升。顺络电子的小尺寸一体成型高精密电感MWTC系列功率电感产品已经获得了高通的测试认证,将搭载于高通SM8750平台(骁龙8Gen4旗舰处理器),帮助提升AI性能。此外,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新产品加速导入,各类变压器产品迅速放量,拉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客户的份额迅速提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车载新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推动公司功率电感及共模等产品迅速导入新客户。在光伏储能方面,公司正持续开拓光伏储能的应用范围,扩大高频变压器、磁环电感在二次电源上的应用,并加快新产品迭代。
展望未来,顺络电子作为行业头部企业,预计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的趋势,未来全球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1.18亿元、73.92亿元、87.95亿元,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8.77亿元、10.34亿元、12.75亿元。按照8月2日的收盘价计算,对应2024至2026年的PE分别为22.75倍、19.28倍、15.64倍。因此,维持对该公司的“买入”评级。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司仍面临一定的风险,包括地缘政治环境风险、通讯及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放缓风险、新兴战略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阅读全文顺鑫农业(000860.SZ)近期获得了其控股股东顺鑫控股的增持,增持数量为630.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5%,增持金额为1.00亿元(不含交易费用)。此次增持计划自2024年2月2日至8月1日实施完成。增持前,顺鑫控股持有公司股份2.78亿股,占总股本37.51%;增持后,持股量增至2.85亿股,占比升至38.36%。顺鑫控股表示,增持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旨在提升投资者信心。
2024年上半年,顺鑫农业进一步聚焦于白酒和猪肉两大主营业务,并实现了扭亏为盈。白酒业务方面,公司坚持“稳市场,强基础,促改革,谋发展”的策略,加强重点市场的建设和营销创新,业务保持稳定。猪肉业务方面,受益于生猪行业的景气度提升,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和优化生产经营,猪肉板块相比去年同期减亏。
顺鑫农业的产品策略继续聚焦三条主线:首先,在光瓶产品线,通过老陈酿与金标陈酿实现“新工艺技术”与“纯粮固态”的“双轮驱动”战略,进行光瓶酒升级;其次,次高端产品线注重品牌化打造,特别是牛栏山次高端核心产品的推广;最后,在超高端产品线,聚焦魁盛号樽玺的形象建设,树立二锅头品类的品质标杆。近期,公司举办了魁盛号·北京礼遇新品发布会,标志着魁盛号品牌高端化的新里程碑。
投资建议方面,预计2024至2026年顺鑫农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8.6亿元、119.2亿元和130.1亿元,同比增长2.5%、9.8%和9.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亿元、8.0亿元和9.7亿元,同比增长311.8%、27.8%和20.9%,维持“买入”评级。但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新品推广、白牛二销售以及宏观经济复苏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阅读全文星宸科技(301536.SZ)近期发布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核心人员的积极性。本次激励计划覆盖不超过225名核心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0.91%,其中包括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业务骨干。激励工具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涉及股票数量为177.1476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42%。从业务层面看,星宸科技海外业务占比相对较高,随着市场环境回暖,出海和电商成为两大增长动力,尤其是电商体系在国内和全球市场的覆盖加速,为公司业绩带来了积极影响。预计2024年至2026年间,公司营收将分别达到24.80亿元、29.68亿元、35.5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1亿元、4.16亿元、5.76亿元。鉴于公司在视频安防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持续的技术升级,维持对公司“买入-A”的投资评级。然而,也需要注意下游需求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及新品推进情况等潜在风险。
阅读全文牧原股份(002714.SH)于8月2日发布了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H1)实现营业收入568.7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129.8%。第二季度(Q2)实现营收305.9亿元,同比增长10.6%,环比增长16.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302.9%,环比增长234.9%。生猪出栏方面,2024H1共出栏生猪3238.8万头,同比增长7.0%,其中商品猪2898.2万头,仔猪309.3万头,种猪31.2万头;出栏均重115.4kg,同比下降1.1%;销售均价15.0元/公斤,同比增长4.4%。2024H1平均商品猪完全成本约为15.0元/kg,较2023H1的15.4元/kg有所下降,到2024年6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接近14元/kg。据此计算,2024H1每头生猪盈利约30元(第一季度亏损176元,第二季度盈利191元)。2024年计划出栏生猪6600-7200万头,当前生猪养殖产能规模为8000万头/年。生产成绩方面,2024年以来,断奶仔猪成本逐月下降,6月份降至270元/头左右,全程成活率已超过84%。同时,2024H1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4元/kg以下的场线出栏量占比超过55%。屠宰、肉食业务方面,2024H1实现营业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15.1%;合计销售鲜、冻品等猪肉产品62万吨,屠宰生猪541.5万头,同比下降1.9%。现金流方面,2024H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54.7亿元,同比增长1582.1%;资产负债率为61.8%,环比下降1.8个百分点;货币资金余额为203.60亿元,整体资金储备充足,现金流安全稳定。对于未来展望,预计2024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53亿元、199.69亿元和212.99亿元,对应每股收益(EPS)分别为2.86元、3.65元和3.90元。维持“推荐”评级。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动物疫病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以及猪价反弹不及预期等。
阅读全文公司发布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6.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43%;实现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43.82%;实现扣非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49.53%。24Q2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4.32亿元,同比增长9.6%,环比增长13.78%;实现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12.84%,环比增长16.27%。公司业绩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点,通讯业务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份额持续提升,新品保持高速增长。汽车电子业务方面,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应用领域提前布局,实现了全球顶级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头部客户的全面覆盖,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0.31%。随着AI时代的到来,新兴产业为电子元器件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超薄、高功率密度、低功耗的磁性器件与高频率、小型化的射频器件将在AI时代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上述情况,我们调整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48/10.59/12.68亿元,对应PE为23.52/18.83/15.72x,维持“增持”评级。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行业竞争加剧以及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
阅读全文甘源食品(002991)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稳健的业绩增长,营收达到10.42亿元,同比增长26.1%,归母净利润为1.67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第二季度营收为4.56亿元,同比增长4.9%,归母净利润为0.75亿元,同比增长16.8%。量贩零食和海外渠道表现出色,尤其是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得益于缤纷豆果、每日豆果产品的快速增长,分别实现了48.5%和24.2%的增长。此外,品牌代工业务的增长推动了其他模式下的显著增长,达到了67.7%。
费用方面,甘源食品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为34.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渠道结构的变化。销售费用率上升至13.5%,增加了1.7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人工薪酬和促销推广费用的增加。管理费用率下降至4.1%,减少了0.3个百分点。所得税率降低至16.2%,同比下降9.2个百分点,使得归母净利率提高至16.5%,增加了1.7个百分点。
为了强化股东回报,甘源食品计划提高分红比例,并公布了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92元(含税),占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60.07%。中期分红率为1.86%。
展望未来,零食行业的渠道变革将持续,但甘源食品凭借其在豆类和调味坚果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以及灵活的产品定位,有望在零食量贩、会员店等渠道保持高增长势头。同时,随着海外市场的发展,公司的国际市场份额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因此,预计2024年至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4.10元、4.86元和5.64元,维持对该公司的“买入”评级。需要注意的是,原材料价格波动、口味型坚果行业竞争加剧、量贩零食渠道进展不及预期以及食品安全问题是该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
阅读全文寒武纪-U(688256.SH)作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持续展现出强劲的技术创新能力。截至2024年8月1日,公司当前股价为258元,总市值达到1077亿元。2023年,公司实现了7.09亿元的营业收入,尽管归母净利润为-8.48亿元,显示出了短期内的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已经有所收窄。具体来看,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云端产品线以及边缘产品线的营收分别占据了总收入的85.22%、12.77%和1.53%。2024年第一季度,虽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5.91%至2566.61万元,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亏损同比分别减少了11.12%和13.52%。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为技术能力较弱的客户提供了一体化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有效拓宽了市场应用范围。此外,寒武纪-U在2024年7月宣布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上限为297.77元/股,回购金额区间为2000万元至4000万元,此举有望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
寒武纪-U自成立以来,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其产品线涵盖了从终端到云端的人工智能计算需求。例如,寒武纪1A是全球首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而思元100则是中国首款高峰值云端智能芯片。公司推出的思元290训练智能芯片采用了先进的7nm工艺,性能表现突出。此外,思元370芯片作为公司首款采用Chiplet技术的人工智能芯片,其算力是思元270的两倍。目前,寒武纪的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与智象未来的合作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其中交通银行已选择嵌入寒武纪智能加速卡的GPU服务器作为指定选型。
随着人工智能市场的高速增长,寒武纪-U正处于发展的有利位置。据预测,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530亿美元,并预计到2027年增长至1194亿美元。在中国市场,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将以每年33.9%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7年达到1117.4EFLOPS。在此背景下,寒武纪-U不仅与中国移动等重要合作伙伴展开了深度合作,还积极参与到了国家层面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预计将进一步受益于国产算力的高速扩张。
综上所述,寒武纪-U凭借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布局,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显著增长。然而,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仍需关注技术创新风险、客户集中风险等因素,确保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