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那年,我记得特别清楚,好几个平时用借呗挺频繁的朋友突然来问我,说自己的借呗额度没了,有的甚至直接显示暂无额度。当时我正在整理年度互联网贷款行业报告,看到后台数据里借呗用户活跃度和额度使用率突然掉了一截,心里就知道肯定不是小事。后来专门花了一周时间查政策文件,又跟蚂蚁集团的朋友聊了聊,才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理清楚。今天就把这些干货分享出来,也给现在可能遇到类似问题的朋友提个醒。
先说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监管政策的收紧。2020年底,银保监会出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21年正式落地执行,这对整个互联网贷款行业都是大地震。里面有几条规定直接戳中了借呗的运营模式。比如小贷公司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除非注册资本金达到50亿元以上。当时借呗合作的很多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也就几个亿,根本达不到跨区域经营的门槛。以前借呗能给全国用户放贷,靠的就是这些遍布各地的小贷公司,现在政策一卡,这些公司不能放贷了,借呗自然只能停掉对应用户的额度。
再说说平台自己的合规调整。2021年6月,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监管要求的持牌经营落地。以前借呗的资金来源可能涉及多家小贷公司和银行,但新规要求互联网贷款必须由持牌机构主导。蚂蚁消金成立后,借呗开始把存量用户逐步迁移到这家持牌机构名下,迁移过程中就要重新审核用户资质。比如你的征信报告里有没有逾期记录,负债比例是不是超过了收入的50%,甚至你的支付宝账户有没有实名认证过期,这些都会影响迁移结果。不符合蚂蚁消金风控标准的用户,就只能被暂时清退,借呗额度自然就没了。
还有个很现实的原因,是咱们自己的信用资质变了。2021年很多人可能没注意,自己的征信报告其实悄悄出了问题。比如信用卡忘了还导致逾期,或者为了买房、买车查了太多次征信,又或者同时用了好几家平台的贷款,负债总额超过了平台的风险红线。借呗的风控系统是实时更新的,一旦监测到你的还款能力下降,或者信用记录变差,就会触发降额或停额机制。我见过一个用户,2021年上半年因为疫情收入下降,几张信用卡都最低还款,结果借呗额度当月就从5万降到了0,后来查征信才发现,他的负债收入比已经到了70%,远超平台50%的安全线。
行业整体在降杠杆也是重要背景。2021年国家在金融领域一直在强调防范系统性风险,互联网贷款就是重点监管对象。当时监管要求控制互联网贷款的规模和增速,尤其是对年轻人和低收入人群的贷款要严格限制。借呗作为头部产品,肯定要带头执行。所以那段时间不只是借呗,很多互联网贷款平台都在主动压缩额度、清退高风险用户,目的就是降低整体杠杆率,避免出现大面积逾期。
信息授权和账户活跃度也不能忽视。202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平台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的要求更严了。如果你当时没有及时在支付宝更新身份信息,或者没有授权借呗查询你的征信、社保、公积金等信息,平台就没法全面评估你的信用状况,自然不敢给你额度。另外,如果你以前开通了借呗但长期不用,比如半年以上没借过钱,平台也可能把额度回收给更需要的用户,毕竟额度资源是有限的。
最后说句实在的,借呗本身也在优化用户结构。任何贷款产品都想把额度给还款能力强、信用好的用户,2021年的调整其实也是借呗在优中选优。平台会保留那些信用好、还款记录稳定的优质用户,淘汰风险较高的用户,这样既能降低坏账率,也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作用。
如果2021年你的借呗被停了,现在想恢复,其实也有办法。首先一定要先查征信,看看有没有逾期记录,把逾期的欠款尽快还清,同时减少征信查询次数,半年内别乱点网贷申请。然后在支付宝里把身份信息、收入证明、社保公积金这些都补充完整,保持账户活跃,比如多使用支付宝消费、理财。最重要的是降低负债,把高利率的贷款先还掉,让负债收入比降到50%以下。耐心等上3-6个月,平台会重新评估你的资质,符合条件的话额度大概率能恢复。说真的,信用这东西就像空气,平时感觉不到,出问题了才知道重要,不管借呗用不用,维护好自己的征信总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