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咨询记录,发现“房贷断供后首付能不能拿回来”这个问题,三个月内被问了不下20次。上周还有个老客户打电话,声音都带着颤,说自己创业失败,已经两个月没还房贷了,问我“之前交的50万首付还能不能拿回来点?”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清楚,断供后首付的去向,以及普通人该怎么应对这种极端情况。
先说说银行不会一断供就收房。房贷合同里一般有约定,连续3个月或累计6个月没还月供,银行才会启动法律程序。前3个月,银行会先打电话、发短信催收,这时候赶紧补还,顶多交些罚息(一般是未还金额的0.05%/天),影响不大。要是超过3个月没动静,银行就会发《律师函》,正式进入“警告阶段”,这时候再不处理,下一步就是法院起诉了。
到了法院起诉这一步,最终结果基本是“强制拍卖房产”。房子拍卖后的钱,银行会按顺序分配:先还剩余的贷款本金、利息、罚息,再扣掉诉讼费、律师费、拍卖费(这些加起来通常是总房价的5%-8%)。剩下的钱,才会还给房主。所以首付能不能拿回来,全看“拍卖款-总债务”是正数还是负数。
举个真实案例,2023年杭州有个业主,2020年买的房,总价300万,首付90万(30%),贷款210万,月供大概1.2万。2023年生意亏了,断供6个月,银行起诉后房子被拍卖,成交价260万。这时候他还欠银行多少呢?假设已经还了3年,本金大概还了15万,剩余贷款本金195万,利息+罚息累积了8万,加上诉讼费、拍卖费一共12万,总债务就是195+8+12=215万。拍卖款260万-215万=45万,这45万会还给业主。他当初付了90万首付,最后拿回来45万,等于亏了45万首付,还不算这3年还的月供。
但如果房子贬值厉害呢?比如同样是300万的房,断供后拍卖只卖了200万,总债务还是215万,那200万不够还,业主还得补15万差额。这种情况下,首付一分拿不回来,反而欠银行钱。去年深圳就有个案子,业主断供后房子拍卖价低于债务,最后被银行追讨8万差额,征信也黑了。
除了首付可能打水漂,断供还有两个更麻烦的后果。一是征信报告上会留下“强制执行”记录,未来5年内想办信用卡、贷款基本没戏,连孩子考公务员政审都可能受影响。二是银行有权冻结你的其他资产,比如工资卡、存款,要是名下有车、有理财,也可能被查封拍卖来抵债。
其实大部分断供都不是突然发生的,早做准备能避免走到这一步。我接触过的客户里,有个做餐饮的老板,2022年疫情时生意下滑,预感可能还不上月供,提前3个月就找银行沟通,申请了“延长贷款期限”,把原来的20年还款期改成30年,月供从1.5万降到了1.1万,虽然总利息多了,但至少没断供。还有人是把房子挂到中介,主动降价10%卖,比被银行拍卖(通常比市场价低10%-20%)划算得多,去年成都有个业主,断供前主动以低于市场价8%的价格卖掉,拿回了20万首付,总比被拍卖亏光强。
说到底,房贷断供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首付能不能拿回来,全看房子拍卖后的“剩余价值”。但对普通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尽量别走到断供这一步——买房前留足6-12个月的“月供储备金”,遇到收入波动时第一时间跟银行协商(比如申请暂停还款1-3个月,或者调整还款方式),实在不行就主动卖房,总比被法院强制拍卖强。最后提醒一句:房贷是20年、30年的长期负债,签合同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别让“断供”毁掉半生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