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股票发生大宗交易说明什么?读懂这几点不用再瞎猜

资深汪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汪经理 股票顾问
贴心姐姐 专业服务
咨询TA

最近复盘的时候,总有粉丝发消息问我,手里的股票突然出了大宗交易,是不是要赶紧卖?或者是不是要涨了?其实我刚入行做股票分析的时候,也总盯着大宗交易的数据瞎琢磨——折价就慌,溢价就兴奋,结果好几次跟着操作都踩了坑。后来慢慢摸出点门道,才明白这东西真不能只看表面数字。

股票发生大宗交易说明什么?读懂这几点不用再瞎猜

先跟大家说点基础的,大宗交易不是我们小散在APP上点几下就能做的。它是大机构或者大股东之间的大笔交易,比如A股里通常是单笔买卖50万股以上,或者金额300万以上,才会走大宗交易系统。跟二级市场的竞价不一样,大宗交易是买卖双方先私底下谈好价格、数量,再通过交易所的平台成交,所以成交价格可能和当天的收盘价不一样,要么溢价(比收盘价高),要么折价(比收盘价低)。

那大宗交易到底说明什么?我结合这些年的经验,分几种情况跟大家唠唠。

第一种最常见的,是大股东或者机构的减持或增持。比如去年有家制造业公司,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卖了1000万股,后来看公告才知道,是股东个人要凑钱给孩子买房子,属于个人资金需求——这种情况其实对公司基本面没影响,股价后来也没跌。但如果是机构集中减持,比如某公募基金连续三天通过大宗交易卖某只新能源股,那就要警惕——大概率是机构不看好行业未来的增速,这种时候就得去查公司的业绩预告或者行业政策。

第二种是机构之间的调仓。比如我之前跟踪过一只医药股,某私募通过大宗交易接了某公募的500万股,后来看研报才明白,公募是要应对赎回压力才卖,私募是看好公司的创新药管线要落地——这种情况就是机构之间的看法分歧,不一定是利空,反而说明有资金在接盘。

第三种要看成交价格的溢价和折价。比如溢价成交,就是买家愿意出比当天收盘价更高的钱买,说明他觉得这只股票现在的价格被低估了;但如果折价太多,比如折了10%以上,就得想想卖家是不是急着变现,比如机构要清盘,或者股东有债务压力,这种时候就得小心。

但光看这些还不够,我现在看大宗交易,一定会结合近期的舆情和公司基本面。比如上个月有只消费股,连续三天出大宗交易,都是折价5%左右,我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公司要爆雷?”但我赶紧查了公司的业绩预告——是符合预期的;再翻舆情,才发现是某家小机构要清盘,急着把手里的股票变现——这时候就知道,不是公司的问题,后来股价果然涨回来了。

说到查舆情,我现在每天都会用希财舆情宝看自选股的消息。它能把全网的新闻、公告、研报还有用户讨论都整合起来,每条消息都能用大白话告诉我是利好还是利空,省得我自己翻几十条新闻找重点。比如那只消费股,舆情宝的舆情报告直接写清楚了——大宗交易是机构清盘导致的,不是公司基本面恶化,我看了之后心里就有底了。而且它每天有免费查看额度,搜微信小程序就能用,每天平均花1块钱,比我自己瞎翻节省太多时间。

最后想提醒大家一个误区——别把大宗交易当成绝对的买卖信号。比如去年有只科技股,溢价15%成交,好多人看着溢价就跟着买,结果后来才知道是关联方之间的“左手倒右手”,根本不是市场真实需求,股价反而跌了20%。所以一定要把信息拼起来看——公司最近有没有发公告?行业有没有政策变化?机构研报怎么说?这些结合起来,才能看懂大宗交易背后的逻辑。

总的来说,大宗交易就是个“信号弹”,但不是“指挥棒”。它能告诉你有大资金在动,但动的原因得自己去挖。我现在每天花10分钟用舆情宝看自选股的舆情评分和报告,就能快速理清楚背后的逻辑,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盯着大宗交易数据瞎猜。对了,要是你也想省点查信息的时间,可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有免费查看额度,试试就知道有多省心。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I炒股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