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第一次买ETF的时候,盯着交易界面愣了十分钟——明明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怎么买的时候要填“买入数量”还得按“手”算?问了三个老股民,一个说“跟股票一样”,一个说“手续费比股票低”,还有一个说“能当天买卖”,听得我更懵了。后来自己翻了交易所规则,又试了半年,才把ETF的交易逻辑摸透,今天把最实用的经验分享给你,都是踩过坑才懂的干货。
先讲交易规则,其实ETF最核心的逻辑是“像股票一样交易的基金”,所以基础规则和股票差不多:交易时间和A股同步,上午9:30到11:30,下午13:00到15:00,周末和节假日休市。申报单位是1手起买,1手等于100份——比如某ETF每份1.5元,买1手就是150块,门槛比很多股票低多了。成交方式是实时撮合,你挂的价格只要有人接,马上就能成交,不像场外基金要等收盘算净值。
但有个关键点要注意:不是所有ETF都能“当天买当天卖”。大部分股票型ETF(比如沪深300ETF、半导体ETF)是T+1交易,当天买的第二天才能卖;但跨境ETF(比如纳指ETF、日经ETF)、商品ETF(比如黄金ETF、原油ETF)还有债券ETF,很多是T+0交易——我第一次买黄金ETF的时候,上午10点买了10手,下午2点看行情涨了,直接点卖出,当时以为操作错了,刷新界面发现已经成交,后来查了规则才知道,这类ETF因为跟踪的资产在境外或者是商品,交易所允许T+0。
再讲大家最关心的手续费,这也是ETF比股票划算的地方。首先是佣金,和股票佣金一样,每家券商不一样,一般是万1到万3,比如你买10万的ETF,佣金就是10到30块——但要注意,很多券商有“最低5元”的要求,比如你买1万的ETF,佣金万2的话是2块,但会按5块收,所以小金额交易的话,尽量凑到5元以上的佣金门槛,比如买2.5万以上,佣金就不会亏。
然后是印花税,重点!ETF不用交印花税!股票卖的时候要收千1的印花税,比如卖10万股票要交100块,但卖10万ETF一分钱印花税都不用——我去年做ETF波段,来回交易了5次,算下来比买股票省了500块印花税,这钱够吃两顿火锅了。
还有过户费,有的券商收,有的不收,收的话一般是万0.2,比如10万的ETF过户费是2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总结一下,ETF的手续费就是“佣金+过户费(可选)”,比股票少了印花税,长期交易能省不少钱。
再分享两个我用了三年的实操技巧:第一,别在开盘半小时内急着买。ETF跟踪指数,早盘资金进出特别快,比如半导体ETF经常开盘冲高2%,然后半小时内回落1%,我前两年踩过好几次坑,后来改成9:45之后再买,价格稳多了;第二,卖的时候要看“溢价率”。溢价率就是ETF价格比它跟踪的指数净值高多少——比如某ETF净值是1.0元,价格是1.01元,溢价率就是1%。如果溢价率太高,比如超过1.5%,别急着卖,等溢价率降下来再卖,我之前卖科技ETF的时候,溢价率从1.8%降到0.6%才出手,多赚了300块。
对了,我现在每天都会用希财舆情宝看一下持有的ETF对应的行业舆情。比如我拿了新能源ETF,它会监控全网关于新能源行业的新闻、研报还有用户讨论,要是有政策利好或者行业突发消息,希财网公众号会马上推提醒,省得我自己刷各种财经APP。最有用的是它的舆情评分,能直观看到新能源行业近期的市场情绪——上周评分从75降到55,我就提前减了点仓,避开了后面的回调。毕竟ETF跟着行业走,情绪比个股还重要,用工具盯着比自己瞎猜靠谱多了,每天花1块钱,比之前花两小时刷新闻省太多,赚的钱早覆盖成本了。
最后提醒一句,ETF虽然简单,但也得先搞懂规则再买——我见过有人把T+1的ETF当成T+0卖,结果当天卖不了,眼睁睁看着跌;也有人没算佣金最低5元,小金额交易亏了手续费。要是想更省心,可以去希财网公众号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有免费额度看行业舆情和评分,新手也能快速摸清楚市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