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自选股,喝到一半的冰咖啡都放凉了——那只票明明资金流显示净流出快一个亿,股价却蹭蹭涨了两个点。我揉了揉眼睛再看,没错,资金流是绿的,K线却是红的。这不是反常识吗?后来我翻了三天逐笔成交记录,又跟小区楼下常一起聊股的老张掰扯了半天,才算把这事捋明白。
首先得说,资金流的统计方式本身就有“bug”。现在市面上的资金流大多按单子大小划分,比如500手以上算大单,以下算小单。但主力多精啊,他们想进货的时候,会把大单拆成几百个小单,比如每笔300手、200手,这样统计的时候,小单是净流入,大单是净流出,整体资金流就显示“流出”,但实际买盘早把卖盘吃掉了。我去年碰到过一只票,连续三天资金流净流出,股价却涨了五个点,后来查逐笔成交才发现,主力拆了快两千笔小单往里冲,把之前的大单抛单全接了——这时候资金流根本反映不了真实情况。
再就是市场情绪的力量比你想的大。比如某板块突然出了利好政策,散户和游资跟疯了一样往里冲,哪怕主力在偷偷卖,买盘的合力也能把股价抬上去。我今年春天碰到过一次,某行业出了补贴政策,早上开盘五分钟,那只票的资金流就净流出三千万,但股价直接封了涨停——后来看龙虎榜才知道,几个游资席位加散户买了快五个亿,主力卖的那点钱根本不够看。那时候我才明白,资金流是“结果”,不是“原因”,要是板块情绪起来了,就算主力跑,股价也能涨。
还有一种情况是短期资金的“假流出”,比如主力做T。我自己有时候也会这么干:早盘股价冲高的时候,卖一部分筹码,等下午回落再买回去,这样当天的资金流算我“流出”,但股价可能收涨。主力更狠,他们能拆成多账户做T,比如用A账户卖,B账户买,表面上资金流是流出,实际筹码根本没少,还赚了差价。我之前盯过一只票,连续一周资金流净流出,股价却慢慢往上爬,后来看舆情报告才知道,主力在每天做T,把成本越降越低——那时候我才后悔,之前光看资金流,没注意到主力的操作手法。
其实我之前也总掉进资金流的坑里,直到今年用了希财舆情宝。不是要推荐什么,是真的省了我不少时间——以前我得自己翻逐笔成交、查龙虎榜、看新闻,现在它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舆情,比如某只票资金流出但股价涨的时候,它的AI分析会直接告诉我,是主力拆单还是板块情绪带动,不用我自己瞎琢磨。而且每天的舆情报告里会把股价异动的原因写得明明白白,比如今天涨是因为散户进场还是政策利好,资金流的异常在哪,我现在看盘前先翻一眼报告,比以前熬到半夜有用多了。
想避免踩资金流的坑,我自己总结了三个经验:第一,别光盯着资金流,得看板块热度——比如打开希财舆情宝的风口解读,看看是不是有政策或者事件带动整个板块,要是板块都在涨,那资金流的异常可能是主力在玩花样;第二,看舆情的一致性——如果某只票资金流出,但全是利好新闻,比如业绩预增、拿到订单,那大概率是主力在洗盘,不是真的出货;第三,盯分时的承接力——如果资金流出但股价不跌,反而每次下跌都有买盘接,那说明有人在偷偷进货,资金流是假的。
现在想想,以前我总觉得资金流是“圣旨”,后来才明白,股票市场里没有绝对的“规律”,得结合好几个维度看。就像我现在每天花10分钟看希财舆情宝的报告,比以前熬到半夜翻资料管用多了——毕竟现在信息太多,光靠自己根本忙不过来。对了,要是你也想试试,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行,每天有免费额度能看舆情和报告,省得像我之前那样瞎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