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好多朋友问创业板上市标准,说看交易所的规则条文像绕口令,想找我聊聊“能听懂”的版本。其实我去年帮做实业的朋友分析他公司冲击创业板的可能性时,把创业板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翻来覆去啃了三遍,还找了几个保荐人朋友问细节,今天就把我整理的“实用版”分享给大家,不用记复杂术语,直接说“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上创业板”。
首先,得“合法活够三年”。创业板要求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满三年的股份有限公司,要么是从有限公司整体变更来的,要么是直接设立的股份公司——简单说,就是公司得“根正苗红”,而且得稳定运营三年以上,不能刚成立没两年就想上市,这是最基础的门槛。
然后是财务指标,得踩中“其中一条”。创业板的财务要求是“多套标准选其一”,我帮朋友分析的时候,把这些标准拆成了“最常见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最近两年净利润都是正的,而且加起来超过1000万;第二种是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同时营收超过5000万;第三种是市值够高——比如市值不低于5亿的话,最近一年营收得超过1亿且净利润为正;市值不低于10亿的话,最近一年营收超过1亿就行;市值要是能到50亿,那营收超过3亿就符合条件。我朋友的公司是做新能源设备的,去年营收刚过亿,净利润有800万,刚好踩中第二种情况,当时我就跟他说“财务这关问题不大”。
接下来是研发投入,这是创业板的“核心标签”。毕竟创业板主打“创新创业”,所以要求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不低于10%,或者最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不低于5000万——我朋友的公司每年花在研发上的钱大概占营收的12%,累计有6000多万,这部分刚好达标。我跟他说,这部分是创业板“卡得严”的地方,很多传统企业就是因为研发投入不够,明明利润够也上不了创业板。
然后是“得规矩做事”。也就是规范运作的要求,比如公司治理要健全,要有独立的财务、业务、资产,不能和控股股东混在一起;最近三年不能有重大违法违规,比如偷税漏税、虚假陈述之类的;关联交易得合理,不能通过关联方转移利润——我之前遇过一家做电子元件的企业,其他指标都好,就因为关联方占用了公司资金没及时归还,最后上市进程延缓了半年,所以这部分看着“虚”,其实很重要。
还有一些“软要求”,比如主营业务要突出,最近两年不能有重大变化;董监高要稳定,最近两年不能有重大变动;募集资金要用于主营业务——这些都是“细节但不能忽略”的点,我朋友的公司因为一直做新能源设备,主营业务没换过,董监高也都是跟着他干了五年的老员工,这部分也没毛病。
其实现在想跟踪一家企业是否符合这些标准,不用再自己翻年报找数据、查公告找消息了。我最近用希财舆情宝的机构报告功能,它会把全网研报的业绩数据、投资评级汇总起来,比如想看某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直接看舆情报告里的“基本面分析”部分就行,省了我半天查资料的时间。而且它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能直观看到市场对这家企业的情绪,比如如果评分突然下降,可能是有什么违规消息出来,这对判断企业是否符合“规范运作”要求很有帮助。关键是每天有免费查看额度,平均每天花一块钱,比我自己雇人查资料划算多了。
最后想跟大家说,创业板的上市标准看着多,其实核心就三个:“够稳定”(主体资格和规范运作)、“能赚钱或有规模”(财务指标)、“肯投研发”(研发投入)。如果想更方便跟踪企业的上市进展或者舆情动态,建议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能直接进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的免费额度够看好几家企业的报告,对想了解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朋友来说,确实是个省时间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