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季报是哪几个月?A股定期报告时间线+看季报的3个关键技巧

资深余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余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有几个刚入市的朋友问我,季报到底是哪几个月出?其实我刚炒股那会也犯过傻——有次等某股的“二季报”,等了半个月才反应过来,A股根本没有“二季报”这说法。今天就把我这些年摸清楚的“季报时间线”,还有看季报时踩过的坑、总结的技巧,慢慢跟你们唠唠。

季报是哪几个月?A股定期报告时间线+看季报的3个关键技巧

先把最基础的时间说清楚:A股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分四种——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年报。对应的报告期和披露时间是这样的:一季报讲的是1-3月的业绩,得在4月份(4.1-4.30)披露;半年报是1-6月,披露时间是7、8月(7.1-8.31);三季报是1-9月,10月份(10.1-10.31)必须出;年报是全年的,要在来年的1-4月(1.1-4.30)披露。我记的时候就简化成“4月看一季,7-8月看半年,10月看三季,来年1-4月看全年”,这样不容易混。

为什么要盯着这些时间?我以前没当回事,直到2023年踩了个大坑——买了只消费股,4月底季报出来前没看预告,结果业绩同比下滑30%,直接吃了个跌停。后来才明白,季报是上市公司的“阶段性体检表”,不管是营收、利润还是现金流,都是能直接反映公司当下状况的。比如某公司一季报里“应收账款增加”,可能说明它卖货收不回钱,现金流要出问题;“存货周转率下降”,可能是产品卖不动了,这些细节都是预警信号。

但看季报的难点不是记时间,是处理信息——现在网上的消息太多了:公司公告里的财务术语绕得人晕,券商研报写得跟论文似的,股吧里还有人故意放假消息。我以前每天收盘后要花2个小时翻这些,有时候还会看错重点——比如把“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搞混,前者包含卖资产的钱,后者才是主业的真实利润,没区分开很容易被坑。更麻烦的是突发消息,比如某公司季报前突然出“业绩修正公告”,要是没及时看到,很可能就踩雷。

后来我用了希财舆情宝,算是解决了这个“信息过载”的问题。它能实时监控我自选股的全网舆情,不管是公告、研报还是用户讨论,有紧急消息会在希财网公众号推提醒,不用我整天盯着软件刷新。最实用的是它的AI分析,每条消息都会用大白话告诉我是利好还是利空——比如某公司季报里“营收增长但毛利率下降”,它会直接说“短期营收好看,但成本压力大,可能影响后续利润”,省得我自己翻财务报表抠数据。还有每日的舆情报告,会把股价异动原因、业绩表现这些串起来,不用我再东拼西凑找信息。关键是每天花1块钱,比我以前请人帮忙整理消息划算多了,省下来的时间我能多研究两只股,信息差赚的钱早就覆盖成本了。

再跟你们说个看季报的小技巧——别只看“净利润增长”,一定要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比如有次某公司季报净利润增长50%,但扣非后是下降的,原因是卖了旗下的子公司,这种“一次性收入”撑起来的增长,根本不持久。还有“环比”和“同比”要结合看:环比是和上一季度比,比如三季度比二季度增长,说明近期势头好;同比是和去年同期比,看长期趋势。这些细节以前我得翻好几份研报才懂,现在舆情宝的机构报告汇总里会直接点出来,包括机构的投资评级和目标价,不用我自己去扒全网研报。

对了,想试的朋友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有免费额度能看舆情、报告和评分,反正不要钱,先试试能不能帮自己省时间。

其实炒股到最后,拼的就是“信息处理效率”——同样看季报,别人花2小时找信息、辨真假,你花10分钟就能拿到整理好的核心内容,还能看懂背后的逻辑,肯定比别人多赚点。我现在每天早上先看舆情宝的“每日舆情评分”,知道自己的股近期舆情是好是坏,再翻一下舆情报告,心里就有底了,比以前累得半死还踩坑强多了。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I炒股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