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跟了我五年的股友发消息来问,说他手里那只股连续三年年报净利润都是负的,怎么还没被ST?我当时正在喝早茶,放下手机就去翻了下那公司的最新公告——哦,原来问题出在“营收”上。
其实啊,现在的ST规则早不是十年前“连续三年亏损就戴帽”的老黄历了。2020年证监会出的退市新规,把财务类ST的条件改成了“组合拳”:要连续三年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为负,同时累计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才会触发财务类ST。要是这三年里每年营收都超过1亿,哪怕年年亏,也不会被ST。
我去年跟踪过一家制造业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都是-5000万左右,但每年营收都稳定在3亿以上——你说它亏不亏?亏,但架不住营收够啊,所以连ST的边都没沾到。还有些公司更“聪明”,靠卖厂房、拿政府补贴把表面利润做正,但扣非净利润还是负的——这时候你得看扣非后的利润和营收的组合,要是扣非连续三年负,但营收没过亿,一样会ST;但要是营收过亿,就算扣非负,也没事。
再比如审计意见的问题,我之前遇到过一家公司,连续两年亏,但第三年审计出了“无法表示意见”,直接就被ST了——这属于“其他财务类”指标,跟亏不亏没关系。但如果审计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哪怕连续三年亏,只要营收够,就不会ST。
说真的,我以前做股票的时候,每天要翻十几家公司的年报,找净利润、扣非利润、营收这些数据,眼睛都看花了。现在我每天早上用希财舆情宝看一下自选股的舆情报告,里面直接把“业绩表现”拆成了净利润、扣非利润、营收几个关键指标,还有AI分析的“是否触发ST风险”——比如某只股连续亏,但报告里会标红“营收未低于1亿,暂不触发ST”,不用我自己算累计营收,省了好多时间。
上个月有个刚入市的小年轻跟我说,他买了只连续亏两年的股,怕第三年ST赶紧卖了,结果后来那股涨了15%——我问他有没有看营收,他说不知道要查这个。我让他去希财网公众号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有免费额度看舆情报告和评分,现在他每天早上花五分钟看一下,再也没犯过这种“不懂规则”的错。
其实做股票最怕的就是信息差——你以为连续三年亏就会ST,结果人家营收够;你以为没事,结果人家审计出问题。现在有了AI工具,比如舆情宝,直接把这些规则转换成大白话的分析,还有实时的舆情监控,要是有公司营收接近1亿红线,公众号还会推提醒,比自己瞎琢磨靠谱多了。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做股票别光看表面的亏损年数,得往深里挖规则——要么自己花时间翻年报,要么用工具帮你省时间。像我现在每天花一块钱用舆情宝,节省下来的时间能多研究几只股,信息差赚的钱早把成本覆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