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担保品买入和融资买入的区别 搞懂这四点再也不踩两融操作坑

潘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潘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碰到好几个刚开两融账户的朋友问我,担保品买入和融资买入到底有啥不一样,是不是点错了就会亏。其实我当初第一次用两融的时候也犯过迷糊,盯着交易界面的两个按钮纠结了十分钟,生怕点错变成“借钱炒股”。今天就把我踩过的坑、理清楚的逻辑,用最直白的话讲给大家听。

担保品买入和融资买入的区别 搞懂这四点再也不踩两融操作坑

先讲最本质的——钱从哪来。担保品买入用的是你自己的钱或者已经持有的担保资产。比如你账户里有10万现金,或者之前买的沪深300成分股(这些是券商认可的担保品),用这些钱买股票,就是担保品买入。而融资买入呢?是借券商的钱。比如你有5万担保品,券商给你5万的融资额度,你用这5万借的钱买股票,就是融资买入。我当初第一次试的时候,本来想拿自己的钱买某只蓝筹股,结果不小心点了融资买入,后来看交易记录里多了一笔“融资负债”,赶紧问券商客服才明白——担保品买入是“花自己的钱”,融资买入是“借别人的钱”,这一步弄错了,后续的成本和风险都会变。

再讲能买的股票范围不一样。担保品买入可以买的股票更多,只要是券商认可的担保品标的就行,比如一些中小盘但质地不错的股票,或者ETF。但融资买入不行,只能买交易所规定的“融资标的”——就是那些带“R”标的股票,一般是大盘股、流动性好的,比如银行、白酒这些板块的龙头。我之前想抄底一只中小盘的制造股,用担保品买入能买,但点融资买入的时候系统直接弹提示“非融资标的”,后来查了才知道,融资标的是要满足市值、流动性、业绩这些条件的,不是所有股票都能借到钱买。

还有风险和成本的区别,这点最关键。融资买入是要付利息的,比如现在券商的融资年利率大概6%左右,借10万一年要付6000块利息,而且如果股票跌了,你还要补保证金,不然会被强制平仓。但担保品买入没有利息,你买的股票涨了赚的是自己的,跌了亏的也是自己的,没有额外成本。去年我用融资买入买了一只周期股,结果碰到行业政策调整,股票跌了20%,不仅亏了本金,还要付利息,后来赶紧卖了止损——那时候我才真切感受到,融资买入的“杠杆”不是白用的,成本和风险都要自己扛。

讲完这些区别,再给大家提个实操中的小细节:担保品买入的股票,持有的时候可以作为担保品再融资;但融资买入的股票,卖出之后的钱要先还券商的负债,剩下的才是你自己的。比如我上个月用担保品买入了某只银行股,后来这只股票涨了10%,我把它作为担保品,又融资买了一只科技股——这就是担保品的“二次利用”,但如果是融资买入的科技股,卖出的钱会先扣掉我借的钱和利息,剩下的才能转到银行卡里。

其实不管是用担保品还是融资买股票,最核心的还是选对标的——但现在市场上的信息太多了,我以前每天看新闻、研报、股吧要花两三个小时,有时候还分不清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后来朋友推荐我用希财舆情宝,说是今年刚上线的AI工具,专门帮A股投资者监控舆情。我用了之后发现,它能实时盯着我自选股的所有消息,包括公告、研报、用户讨论,甚至分析师的观点,有紧急消息还会在公众号推提醒。更省心的是,它能用大白话告诉我每条消息对股票的影响,比如某公司发了季度报,它会直接说“业绩超预期,可能带动股价涨”,不用我自己翻一大堆财务数据。还有每天的舆情评分,能直观看到股票最近的市场情绪,比如上周我想担保品买入一只消费股,看舆情评分在下降,查了下是有负面新闻,就暂时没买,后来果然跌了——现在我每天花1块钱用这个工具,比自己瞎琢磨省时间多了,而且避免了不少踩坑的机会。

最后想提醒大家,两融账户的操作比普通账户复杂,不管是担保品还是融资买入,都要先搞清楚规则再动手。如果你们也想省时间搞清楚股票的舆情,不妨去希财网公众号看看,或者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看舆情、报告和评分,比自己翻各种APP高效多了。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I炒股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