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留言,问买房时中介常提的认房认贷到底是啥意思?别急,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大家捋捋清楚,毕竟这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拿到低首付、低利率的贷款。
先说认房。这三个字里的房,指的是你和家庭成员在购房当地的房产登记情况。简单说,就是看你在打算买房的城市,有没有房子登记在自己或配偶、未成年子女名下。不同城市认定范围可能不一样,有的城市只看本市房产,有的会查全国范围内的住房登记系统——这个得提前问当地住建部门,别想当然以为外地房子不算。比如你在老家有套房,现在想在工作的城市买房,要是当地认房范围包括全国,那这套老家的房可能就会影响你的贷款认定。
再来说认贷。这可不是看你现在有没有欠着贷款没还,而是看你和家庭有没有过住房贷款的记录。不管是商业住房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只要在征信报告里有过住房贷款记录,哪怕早就还清了,甚至房子已经卖了,这笔记录也算数。这里要划重点:必须是住房贷款,像消费贷、经营贷之类的其他贷款,哪怕你当初用来买房了,只要贷款合同上没写住房贷款,一般不算在认贷的范围内——不过这种操作现在监管严,不建议尝试。
那认房认贷合在一起是啥意思?就是银行在审批你的购房贷款时,会同时核查两项:一是你家在当地有没有房,二是你们有没有过住房贷款记录。只要其中一项符合有,就可能被认定为二套房;要是两项都有,那大概率就是二套甚至多套房了。举个例子:你在本地没房,但之前在外地贷过款买过房(哪怕已结清),按认贷标准,可能算二套;或者你本地有套房但没贷过款,按认房标准,也可能算二套。
为啥要有这么个政策?说白了,就是为了区分刚需买房和投资炒房。真正的刚需家庭,名下没房也没贷款记录,就能按首套房政策走,享受更低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而那些名下有房还想再买,或者有过贷款记录想卖旧买新的,贷款门槛就会提高,以此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也能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对咱们购房者来说,搞懂这个政策有啥用?最实际的就是能提前规划购房预算。比如首套房首付比例可能在20%-30%,贷款利率能按LPR基准利率甚至下浮;但二套房首付可能就得40%-60%,利率上浮10%-20%,甚至更高。差的这点钱,可能就是几十万的首付差额,月供也会差不少。所以买房前,一定要先去当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查家庭房产情况,再去央行征信中心拉份个人征信报告,看看有没有住房贷款记录——这两步做了,你就知道自己到底算首套还是二套,贷款能贷多少、利率多少,心里才有底。
最后提醒一句,不同城市的认房认贷执行细则可能有差异,比如有的城市对认房只看市区房产,郊县不算;有的对认贷只认未结清的贷款记录。这些细节最好直接咨询当地的银行个贷部,或者通过住建部门的官方渠道查询,别光听中介说,自己核实清楚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