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做股票那会,总盯着资金流向图犯嘀咕——明明主力资金流出好几个亿,股价怎么还往上窜?有次看见某股资金流出超5亿,慌慌张张卖了,结果后面涨了20%,气得我好几天没睡好。后来跟着老股民摸爬了大半年,才慢慢摸透这里面的弯弯绕。
首先得说,资金流向的统计逻辑其实有“漏洞”。现在软件大多按单笔金额算——比如50万以上是大单,20万到50万是中单,20万以下是小单。但主力要想买,不会傻挂大单啊?他们会拆成几十笔小单,比如把1000万拆成20个50万以下的单,这样统计出来就是“小单净流入”,但其实是主力在偷偷吃货。我去年跟踪过一只消费股,连续三天大单流出,股价却每天涨2个点,后来看龙虎榜才知道,是游资用拆单的方式接了散户的卖盘。
再就是市场情绪比资金流向更“猛”。比如某股突然出大利好——比如拿了国家级项目,或者业绩翻倍,这时候不管主力卖不卖,散户、游资都会抢着买。我遇过一次,某科技股晚上出了和大厂合作的公告,早上开盘前资金流向还显示主力在卖,结果开盘直接被买盘顶到涨停,直到收盘数据才修正过来——主力那点卖量,根本顶不住市场的买盘。
还有个关键:资金流向是“结果”,不是“原因”。比如某股涨得好,主力觉得到目标价了,开始慢慢减仓,这时候资金流出,但市场上还有人觉得能涨,接盘的人多,股价就不会跌。我朋友买过一只医药股,主力连续一周流出,但因为公司在研发新药,大家都等临床结果,每天有新资金进来,股价反而涨了15%。
现在我看资金流向,不会只盯着数字了——我会用希财舆情宝辅助。比如某股资金流出,但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在涨,说明全网讨论都是利好,大家还看好;要是舆情评分跌了,哪怕资金流入,我也会多留个心眼。它把新闻、研报、用户讨论都汇总,用大白话讲清每条消息的影响,不用我翻几十个网站,每天花1块钱,省下来的时间能多研究两只股,好几次靠这信息差避开了回调。
其实资金流向就是个参考,不是绝对信号。要判断股价涨不涨,得结合情绪、基本面、舆情一起看。要是你也像我以前那样被资金流向骗,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搜微信小程序就行,每天有免费额度,先体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