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和朋友圈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央行加息的影响,尤其是刚入市的朋友,看见新闻里“加息”两个字就慌,过来问我要不要清仓。其实我刚炒股那会比他们还慌——2018年第一次遇到加息,我盯着屏幕看了三个小时,一会儿刷财经新闻一会儿翻股吧,最后瞎卖了两只股票,回头看全卖在低点。后来经历多了才明白,加息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能不当回事,得理清楚它到底影响在哪。
首先得说最直接的:资金变贵了。央行加息,银行给企业的贷款利率会涨,企业借钱要付更多利息,尤其是那些靠贷款扩张的行业,财务费用一上去,利润肯定受影响。我之前跟踪过一个高负债行业,加息后季度财报里,财务费用同比涨了30%,股价跟着跌了两周——不是公司不行,是资金成本压的。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时候得盯着企业的负债表,高杠杆的公司尽量避开,不然利润端一承压,股价很容易波动。
然后是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加息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市场里的“热钱”会变少,以前炒得火的题材股、概念股很容易降温。比如前两年加息那会,新能源板块里的小市值公司跌得比大盘还狠,就是因为资金撤离——大家都去买低估值、高分红的蓝筹股了,毕竟这种股票抗风险能力强。我那会踩过坑,拿着一只题材股,三天跌了15%,后来才想明白:情绪一紧,资金肯定往安全的地方跑。
再者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分贵贱。比如银行板块反而可能受益——加息后银行的净息差会扩大,赚的钱变多;但房地产、基建这种依赖贷款的行业就难受,因为融资成本高了,项目利润变薄。我有次跟做地产的朋友聊天,他说加息后他们公司推迟了两个新项目,就是怕现金流扛不住。所以遇到加息,得先把手里的股票分到不同行业里,看看哪些是受益者,哪些是受害者。
以前我应对加息,得翻几十篇研报、刷上百条新闻,还经常漏重点。现在省事多了,直接用希财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它会把加息这类政策的影响拆得明明白白,哪些板块受利好哪些踩雷,逻辑讲得透,不用我自己瞎猜。再加上它每天汇总的机构报告,不用熬夜看研报,就能知道机构对各行业的看法。每天就花1块钱,省的时间和避免的踩雷损失,早赚回来了。
其实加息不可怕,可怕的是信息差——你不知道哪些消息是真影响,哪些是假热闹。我现在每天早上花10分钟看舆情宝的舆情报告和机构报告,既能知道当天的股价异动原因,又能get机构的观点,比以前瞎折腾强多了。要是你也怕踩坑,可以去希财网公众号或者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有免费额度看报告,省得像我以前那样慌慌张张。
最后想说,加息是市场的正常调节,关键是要搞清楚它影响的逻辑,再结合工具辅助判断。我自己从慌慌张张到稳扎稳打,就是因为学会了用工具解决信息差——毕竟股市里,比别人快一步拿到准确信息,就多一分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