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贷款行业做了这么多年的人,经常碰到刚办房贷的朋友问:第一个月的房贷怎么比合同上写的月供多了几百块?是不是银行算错了?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房贷账单时,我当年也愣了一下——明明合同上写着每月还5200,怎么第一个月要还5800?后来仔细研究才搞明白,这里面还真不是银行出错,而是时间差在捣鬼。
先说说房贷合同里的月供是怎么来的。不管你选的是等额本息还是等额本金,合同里写的那个每月还款额,通常是按完整还款周期算的。比如约定每月20号还款,正常情况下,每个月从20号到下一个20号,算一个完整周期,还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是固定的(等额本息)或者逐月递减(等额本金)。但第一个月不一样,因为银行放款的日子和你第一个还款日之间,可能不是刚好30天。
举个例子,假设银行6月15号给你放了款,而你们约定的还款日是每月20号。那第一个还款日就是7月20号,从6月15号到7月20号,中间隔了36天(6月15到6月30号是16天,7月1号到20号是20天,加起来36天)。而合同里的月供是按每月30天(或当月实际天数)算的,这多出来的6天利息,就得加到第一个月的账单里。
可能有人会问:利息不是按月算的吗?怎么还按天?其实房贷利息从来不是一刀切按月算,而是按实际天数×日利率×剩余本金来计算的。日利率=年利率÷360(部分银行用365天,具体看合同约定)。比如你贷款100万,年利率4.0%,日利率就是4.0%÷360≈0.0111%。如果第一个月有36天,那这36天的利息就是100万×0.0111%×36≈4000元;要是按正常30天算,利息就是100万×0.0111%×30≈3333元,光利息就多了667元。再加上第一个月要还的本金(哪怕只有几百块),总金额自然比合同上的月供高。
这里要提醒一句,银行在放款时,会给你一份《个人住房贷款还款计划表》,里面会详细列出每个月的还款日期、应还本金、应还利息和总金额,第一个月的特殊情况也会在表里写清楚。很多人拿到计划表时没仔细看,或者随手放一边,等到第一个月扣款时才发现金额不对,难免会慌。其实只要翻开计划表,找到首期还款额那一栏,就能看到具体的本金和利息拆分,心里就有数了。
另外,不同银行对放款日到还款日的时间差处理可能有点差异,比如有的银行会把第一个月的利息算到次月,或者拆分到两个月,但大部分银行还是会把这部分利息直接加到第一个月账单里。如果你实在搞不懂账单上的数字,直接打银行客户经理的电话就行——刚放款那会儿,客户经理对客户的情况都记得比较清楚,他们会帮你把放款日、还款日、实际天数、日利率这些细节捋明白,比自己对着账单琢磨要快得多。
刚开始还房贷的朋友,可能对每一分钱都看得仔细,第一个月多出来的几百块确实会让人有点紧张。但只要搞清楚是时间差导致的利息叠加,就不用慌。提前看看还款计划表,把多出来的钱准备好,避免逾期影响征信。要是实在记不住细节,把银行客户经理的电话存好,有疑问随时问,总比自己瞎猜强。毕竟房贷是几十年的事,开头弄明白,后面还起来才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