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留言里,总有人问:都说商转公是坑,到底是不是真的?作为做了十年贷款咨询的人,我得说这话太绝对了。商转公本身是国家给购房者的福利,但如果没选对情况,确实可能转了个寂寞,甚至反而多花钱。今天就掰扯清楚,那些说商转公是坑的人,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先明确下,商转公就是把商业住房贷款转成住房公积金贷款,核心目的是降低利率——商贷利率现在普遍在4%以上,公积金贷款首套房利率3.25%左右,二套房3.85%,理论上能省利息。但实际操作中,很多人没算明白这笔账。
最常见的坑是卡在结清商贷这一步。很多城市要求转公积金前,必须先把剩余的商贷本金全部还清,才能重新办公积金贷款。这对普通人来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本金,哪能一下子拿出来?只能找中介垫资,垫资利率可不低,比如月息1%,垫3个月就是3%的成本。如果本来商贷剩余本金50万,垫资3个月利息1.5万,结果转完公积金一年才省1万利息,等于前一年白折腾,还倒贴5千,这不就成坑了?
再就是各种手续费加起来,抵消了省的利息。除了垫资,还有房产评估费,按评估价的0.1%-0.5%收,100万的房子就是1000-5000元;担保费,有些城市找担保公司要收1%-3%;如果商贷合同里有提前还款违约金,比如还款未满3年罚1%本金,50万本金就是5000元。这些费用加起来,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我见过一个客户,算下来总费用2.3万,转完公积金每年才省8000利息,得3年才能回本,要是3年内可能换房或提前还款,这笔账就亏了。
还有人是公积金额度不够,转了也省不了多少。公积金贷款有最高额度限制,比如一线城市单人60万,双人80万,三四线城市可能才50万。如果商贷剩余本金150万,公积金最多贷80万,剩下70万还得办商贷(组合贷),利率可能比原来纯商贷还高(比如原来商贷利率4.2%,组合贷商贷部分可能按4.5%算),整体利息省得不多,还多了办理流程,这不就觉得坑了?
更别提商贷利率本来就很低的情况。这两年LPR下行,2020年之前办的商贷,很多人利率打过折,比如基准利率4.9%打85折,实际4.165%,甚至更低。而公积金首套房利率3.25%,看似低,但如果剩余还款年限只剩5年,算下来省的利息可能只有几千块,扣除手续费后几乎不划算。我去年遇到一个客户,商贷利率3.8%,剩余本金30万,还剩6年,转公积金后利率3.25%,总利息能省30万×(3.8%-3.25%)×6=9900元,但手续费花了6000元,实际只省3900元,折腾半天不值当。
另外,影响后续贷款资格也是个隐形坑。公积金贷款次数是有限制的,一般最多用两次。如果现在把商转公办了,用了一次公积金贷款额度,以后再想换房用公积金,可能就没额度了,或者利率上浮。尤其是打算改善住房的人,这点得提前想清楚,别为了眼前省点利息,影响长远计划。
当然,也不是所有商转公都是坑。如果商贷利率高(比如5%以上),剩余年限长(10年以上),公积金额度够,又能自己结清商贷不用垫资,手续费也低,那肯定划算。我有个客户,商贷利率5.88%,剩余本金80万,还剩20年,转成公积金3.25%,每年能省80万×(5.88%-3.25%)=21040元,扣除手续费5000元,不到半年就回本,这种情况绝对建议转。
所以,判断商转公是不是坑,关键看这几步:第一步,查当地商转公政策,要不要先结清商贷,需不需要垫资;第二步,算剩余商贷本金、利率、剩余年限,对比公积金能贷多少、利率多少,算出总节省利息;第三步,把评估费、担保费、违约金、垫资费(如果有)全加起来,用节省利息减去总费用,正数且金额高才值得转;第四步,考虑未来5年内是否有再贷款需求,别影响后续资格。
说到底,商转公是坑这话,更多是没算清账、没选对时机的人踩了坑。它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良药,关键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你拿不准,建议先拿着商贷合同、公积金缴存证明,找专业人士帮你算笔详细的账,再决定转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