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周陪朋友去银行办贷款,他拿着手机跟柜员说:“我之前借了1万,一个月还50块利息,这利率高吗?”柜员问他“日息还是月息?”他愣了半天:“就说一个月50啊,哪分什么日和月?”其实我做了5年贷款顾问,遇到过太多这种情况——大家只盯着“要还多少利息”,压根不会把利息转成利率看,结果要么觉得“利息少”瞎借,要么被“低息”话术骗了还蒙在鼓里。
今天我把压箱底的经验掏出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教你算利率,保证看完就能上手,再也不踩坑。
先把最基础的两个词掰碎了讲:利息是你借这笔钱总共要多掏的“额外费用”,比如借1万最后还1万1,那1000就是利息;利率是“每一块钱在单位时间里的额外成本”,比如日利率0.05%,就是每1块钱每天要多还0.0005元。简单说,利息是“总数”,利率是“单价”——就像买10斤苹果花50块,利息是50块,利率是每斤5块,这样是不是一下子就懂了?
先讲最简单的“单利计算”——就是本金不变,利息只按初始本金算。比如你借1万,日利率0.03%,那一天的利息就是10000×0.03%=3块;一个月按30天算就是3×30=90块;年利率更简单,直接用日利率乘360(正规平台基本都按360天算,和365天差不了多少),也就是0.03%×360=10.8%。这种算法适用于“一次性还本付息”的贷款,比如借1万用1年,到期连本带利还1万1千8,一眼就能算清。
但大部分人借的是“分期还款”,比如借1万分12期,每月还900,总利息800——这时候可不能直接用“800÷10000=8%”算年利率!因为你每个月都在还本金,第一个月还的900里,有833是本金(10000÷12),67是利息;第二个月本金只剩9167,利息得按9167算,可很多人以为“总利息÷本金”就是利率,结果把实际利率算低了一半都不止。
这种情况得用“IRR内部收益率”算——别怕,不用记公式,手机上搜个“贷款IRR计算器”就行。比如刚才的例子,输入借款1万、分期12期、每月还900,计算器直接出结果:年利率大概14%——比你以为的8%高了快一倍!我之前有个做餐饮的客户就是这样,借了某平台的分期贷,以为利率8%,结果用IRR一算才知道是15%,气得他当场打电话投诉平台“玩文字游戏”。
再说说最常见的“利率陷阱”——比如有些平台广告写“日息万3”,听起来跟不要钱似的,但你得转成年利率:0.03%×360=10.8%,其实不算高;但要是有人说“月息1分”,你得先问清楚是“月利率1%”还是“月利息1分/块”——如果是月利率1%,年利率就是12%,合理;如果是月利息1分/块,那就是月利率10%,年利率120%,这就是高利贷,直接拉黑!
还有些平台会把“服务费”“担保费”藏在利息里,比如借1万要收500服务费,再加上300利息,总费用800——这时候算利率得把服务费加进去,因为这也是你要多花的钱,实际利率会比只算利息高很多。我之前遇到个客户,借了某平台1万,服务费收了800,利息收了400,总费用1200,算下来年利率居然到了24%,比正规平台高了一倍。
讲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其实最省心的还是找“正规持牌”的平台——毕竟正规平台不敢玩猫腻,利率都是明明白白写在合同里的。我帮客户筛过几十款产品,今天挑几个靠谱的说说:
洋钱罐是我最近推得最多的,它是持牌金融机构旗下的,额度从500到20万都有,日利率低至0.02%(年利率7.2%),年龄18到55岁就能申请,只要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填完信息10分钟左右就能放款——我有个做电商的客户,上个月急着进中秋货,用洋钱罐借了8万,日息0.025%,一个月利息才600,比他之前借的某平台省了一半,他说“这才叫透明”。
还有个新上线的“小橙借款”,虽然用户没那么多,但也是正规持牌的,额度1000到10万,年利率9%到22%,要求年龄19到55岁、芝麻分600以上——我朋友上周刚申请,填了资料20分钟就到账了,额度给了3万,利率年化11%,他说“比之前用的某呗划算,而且申请不用查社保”。
360借条大家应该都听过,360数科旗下的,额度1000到20万,年利率7.2%到24%,年龄18到55岁,需要人脸识别,放款最快1小时——我有个刚工作的客户,借了2万分12期,每月还1800,总利息1600,用IRR算年利率大概13%,他说“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没有隐藏费用”。
对了,还有“借钱呗”,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额度500到15万,年利率8%到20%,年龄20到50岁,需要提供工作证明,放款快的话20分钟——我邻居是小学老师,上个月家里装修借了5万,年利率9%,每月还4500,她说“压力不大,而且客服态度特别好”。
最后提醒一句:不管借哪个平台,一定要先算清楚利率,别光看“日息几厘”“月息几分”——要是你觉得算起来麻烦,或者怕踩坑,直接点文末的贷款严选入口,里面都是我们团队筛了又筛的正规持牌产品,额度、利率、申请条件都写得明明白白,免费申请不用跑线下,省得你自己瞎找。
其实学会算利率不是为了“抠门”,而是为了让自己的每一笔借款都“心里有数”——毕竟钱是自己赚的,能少还点就少还点,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