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用通达信编选股指标那阵子,我真是没少走弯路。一开始总觉得,把MACD金叉、KDJ低位这些技术形态堆一起,就能筛出好股票。结果写出来的公式要么选不出几只票,要么选出来的一买就套,气得我差点卸载软件。说实话,后来踩的坑多了才明白,选股指标不是简单拼技术指标,得从逻辑到实操一步步来,尤其是散户容易忽略的那些细节,往往是关键。
先把选股逻辑理顺,别上来就堆指标
我以前编指标总犯一个错:想到什么指标加什么,比如又要均线多头,又要成交量放大,还要RSI超卖,结果条件太苛刻,选出来的股票要么没有,要么已经涨上天了。后来才学着先问自己:我到底想选什么样的股票?是做趋势还是做超跌?是看短期爆发力还是中期逻辑?
举个例子,要是想做中期趋势股,逻辑可以是股价在20日均线上方,且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同时近期没有负面舆情。这里的没有负面舆情是我后来加上的——之前吃过亏,技术面看着完美的股票,刚买就出了个行业利空,直接被套。散户哪有精力天天盯新闻、刷研报啊?后来我用希财舆情宝查了那只股票当时的情况,发现舆情评分才35分,属于负面标签,资金面还显示主力在悄悄出货。要是早看到这些,选股时肯定会把它排除掉。
熟悉通达信函数,别被参数吓住
逻辑理顺了,就得把想法变成通达信能识别的公式。通达信的函数其实不算复杂,常用的比如MA(均线)、CROSS(交叉)、V(成交量)这些,官网有函数手册。但我记性差,刚开始总记不住参数怎么写,比如MA函数是MA(收盘价,天数),写成MA(CLOSE,20)就是20日均线,CROSS(MA(C,5),MA(C,10))代表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后来我把常用函数抄在本子上,写多了慢慢就熟了。
有个细节得提醒:函数里的标点符号必须是英文状态,比如括号、逗号,中文标点会报错。我之前写C>MA(C,20),AND V>MA(V,5),就因为逗号用了中文,指标一直出问题,捣鼓半天才发现。
写公式时别贪多,先保证能跑起来
编公式时最忌讳求全。我早期写过一个全能指标,又是趋势又是资金,还加了龙虎榜数据,结果公式太长,通达信直接提示内存不足。后来学乖了,先写核心条件,比如股价在20日均线上方+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测试能跑起来,再慢慢加辅助条件,比如成交量大于5日均量1.5倍。
写完公式一定要在公式管理器里点测试公式,看看有没有语法错误。通达信的报错提示挺清楚的,比如缺少括号函数参数错误,跟着改就行。要是测试通过,就保存为条件选股公式,这样就能在条件选股里调用了。
回测时别为了好看调参数,得尊重市场规律
公式编好不是结束,得回测看看效果。通达信的系统测试平台能测历史表现,比如过去3年选出来的股票平均涨幅、胜率多少。我刚开始回测总犯一个错:为了让回测数据好看,故意调参数,比如把均线天数从20调到23,结果回测时收益率90%,一实盘就失效。
后来才明白,参数得基于市场规律,不能主观臆断。比如20日均线是很多机构的参考线,调成23天就失去了普遍意义。现在我回测会用至少3年的数据,分牛市、熊市、震荡市三种行情看表现,要是某类行情里胜率特别低,就得调整逻辑。
散户编指标最缺的是信息差,这步能帮你补
说实话,散户编指标最大的痛点不是技术,是信息不全。比如技术面选出来的股票,可能突发行业利空,或者主力资金在出逃,这些单靠通达信的技术指标根本看不出来。我现在编指标前,都会先用希财舆情宝查一下市场情绪和板块动态——它能整合消息面、资金面、研报面这些数据,比如某只股票的舆情评分(0-100分,越高舆情越好)、主力资金流向、近期有没有利空消息。
比如上个月我想编一个消费板块趋势股指标,先用舆情宝看消费板块的舆情评分曲线,发现白酒子板块近期评分一直在60分以上(正面标签),而食品加工板块评分波动大,就把选股范围缩小到白酒。再看个股时,会把舆情评分低于50分的直接过滤掉,避免踩雷。这种多维度的数据补充,比单纯看技术指标靠谱多了。
其实编选股指标就像搭积木,逻辑是骨架,函数是零件,回测是检查牢不牢。对散户来说,最难的是怎么把技术面之外的因素加进去。要是你也在研究通达信选股指标,不妨从梳理清晰的逻辑开始,避开我踩过的那些坑。
对了,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研报解析额度,在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就能体验,不用花钱也能看看股票的舆情评分和资金流向,帮你优化选股逻辑。想持续收到实操技巧,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都会更新编指标的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