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好多朋友问我,人工智能板块这么火,怎么才能挑到真正的龙头股?说实话,前几年我自己在这个领域也踩过不少坑。那会儿总觉得只要沾点AI概念的股票都能涨,结果买了好几只蹭热点的伪龙头,行情一过就被套牢。后来慢慢摸出些门道,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经验,聊聊怎么选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股,顺便分享一个我现在每天都在用的工具,帮我省了不少功夫。
第一个方法:看核心技术的硬实力
你想啊,人工智能这行当,没真技术肯定走不远。以前我判断一家公司技术怎么样,得自己去查研发投入、专利数量,还要看团队背景。但普通散户哪有那么多时间?我记得19年的时候,看中一只AI概念股,看它宣传得挺厉害,结果自己跑去查专利,发现核心专利没几个,研发费用占营收比还不到3%,当时就放弃了,后来果然跌得很惨。
现在我学聪明了,判断技术实力会先看两点:一是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至少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吧;二是有没有拿得出手的核心产品,比如在某个细分领域(像AI芯片、大模型、行业解决方案)有实际应用案例。不过这些数据散户自己找起来确实费劲,财务报表密密麻麻的,专利信息又分散在各个平台。
第二个方法:业绩能不能兑现
光有技术不行,得能赚钱才行。这两年AI概念炒得凶,但很多公司业绩根本没跟上,股价涨起来全靠讲故事。我以前就吃过这亏,18年买过一只做智能语音的股票,当时觉得行业前景好,结果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增速下滑,净利润还是负的,最后只能割肉。
后来我总结,选龙头得看业绩兑现能力。最简单的,看最近三个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是不是持续增长?毛利率稳不稳定?如果一家公司说自己AI业务做得好,但连续几个季度业绩都没反应,那就要小心了。不过说实话,财报数据那么多,普通散户想快速看懂哪家业绩真的好、财务健不健康,挺难的。
第三个方法:市场认可度说了算
龙头股肯定得有市场资金认可,不然技术再好、业绩再好,没人买也涨不起来。但市场情绪这东西最复杂,新闻、研报、股吧评论满天飞,利好利空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前两年有只AI股,突然出了个与某大厂合作的新闻,我当时一看股吧全是喊多的,赶紧买了,结果第二天就跌了——后来才知道那合作只是意向,没实际订单,典型的利好出尽是利空。
现在我学乖了,判断市场认可度不会只看单一消息。我会看两点:一是主力资金流向,机构是不是在持续买入?二是舆情热度,市场对它的看法是正面还是负面?但这两点手动跟踪太费劲了,以前我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刷新闻、看研报、翻龙虎榜,眼睛都看花了,还经常判断错方向。
说实话,现在选龙头我离不开这个工具
上面说的这三个方法,单独看都不难,但合在一起实操,对散户来说真的挺考验精力。直到去年开始用希财舆情宝,才算把效率提上来了。
就说市场认可度这块吧,以前我最头疼舆情分析,现在用它的AI舆情功能,每天打开就能看到人工智能板块个股的舆情评分——0到100分,评分越高说明近期市场舆情越好。比如前段时间我关注的一只AI股,舆情评分一直维持在70分以上(正面),主力资金也是净流入,后来果然涨得不错。它不光有评分,还有舆情报告,把新闻、研报、股吧评论这些信息汇总起来,用AI解读利好利空,省得我自己一个个去筛选。
还有业绩和技术那块,它的AI研报功能也挺实用。以前看券商研报,一篇动辄十几页,我哪有时间全看完?现在舆情宝会直接提炼核心观点:机构给的评级是买入还是增持?目标价多少?业绩预测增速怎么样?比如上个月有份研报说某AI公司大模型商业化超预期,我通过舆情宝的研报解析,三分钟就看完了核心逻辑,不用再啃长篇大论。
最关键的是,它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像舆情解析、研报解析这些功能,不用花钱就能体验。你想啊,以前我花那么多时间手动查资料,还经常出错,现在用工具几分钟就能搞定,投入产出比其实挺高的。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选人工智能龙头股,本质上就是技术、业绩、市场三个维度的交叉验证。普通人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深度研究,但也不能瞎买。如果你觉得上面说的方法实操起来费劲,不妨试试我用的这个工具。
想体验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研报查看额度,不用花一分钱就能感受下。至于会员价格和更多功能,你们自己去小程序里看,反正对我来说,能帮我避开伪龙头、提高选股效率,这点投入挺值的。
当然了,工具只是辅助,最终决策还得靠自己。但至少,它能帮我们把复杂的信息变简单,让散户也能像机构一样,用专业的方法选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