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后台不少朋友问:AI板块这么火,怎么才能挖到真正的黑马?说实话,前几年我在AI板块栽过跟头——2023年追过一个AI概念票,当时看论坛里都在说颠覆性技术,结果财报出来净利润亏了快一个亿,直接吃了两个跌停。后来才明白,散户想在AI里找黑马,光靠听消息、看K线根本不够,得有一套能筛掉噪音、抓住核心的方法。今天就把我这两年摸索出的3个实操方向分享出来,都是真金白银试错后总结的干货。
第一个方向:从技术突破里找细分赛道的隐形冠军
AI板块太大了,算力、算法、数据、应用……每个细分领域都可能出黑马,但散户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以前也这样,看到AI+就觉得是机会,结果买了个做AI教育硬件的,后来才发现它核心芯片全靠进口,技术壁垒根本不高。
现在我会先聚焦有真技术突破的细分领域。怎么判断?直接看机构研报是个办法,但研报动辄几十页,全是专业术语,散户哪有时间啃?我现在用希财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它能把全网研报的核心观点提炼出来,比如最近机构重点推的AI算力芯片方向,直接显示综合评级:买入平均目标价XX元,还有产能利用率提升新客户拓展超预期这些关键信息,5分钟就能搞清楚机构到底看好什么。
上个月有个做AI算法优化的公司,我通过AI研报看到多家券商提到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虽然当时股价还没动,但机构目标价比现价高30%,后来果然跟着算力板块一起涨了一波。这种机构提前布局、技术有硬货的标的,才是黑马的种子选手。
第二个方向:盯紧舆情+资金的共振信号
黑马启动前,往往会有两个信号:一是市场情绪开始转暖,二是主力资金悄悄介入。但散户想跟踪这两点太难了——股吧里多空吵架,新闻真假难辨,龙虎榜数据又滞后。
我现在每天必看舆情宝的舆情评分。每只股票都有0-100分的评分,对应强烈正面到严重负面的标签。记得今年初,有只AI应用股的舆情评分突然从35分(负面)跳到68分(正面),评分曲线直接向上拐,我点进去看舆情报告,发现是公司和某大厂签订AI服务协议的消息被AI解读为重大利好,同时主力资金流向显示机构净买入5000万。当时我就觉得机会来了,果然一周后股价涨了20%。
这里得提醒一句:光看评分还不够,得结合资金面数据。舆情宝里能直接看到主力资金流向龙虎榜净买入额,如果舆情评分向好,同时有机构资金进场,这种舆情+资金共振的票,黑马概率至少提高60%。
第三个方向:避开概念炒作,抓业绩兑现的硬逻辑
AI板块里很多公司还在烧钱阶段,讲的故事比业绩好听。前两年我买过一个AI医疗概念票,股价炒到翻倍,但AI财报功能显示它近一年财务评分只有32分(40分以下为负面),资产负债率80%,商誉占比超50%,当时没在意,后来商誉减值直接吃了跌停。
现在我选AI股,第一步就是看舆情宝的AI财报评分。它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6个维度,最终给出综合评分。比如最近看的一家AI数据公司,近一年财务评分75分(正面),毛利率58%,ROE15%,AI估值显示当前股价低估,上涨空间25%。这种财务健康+估值合理的公司,就算短期不涨,长期也不容易踩雷。
对了,它还能对比5只股票的财务评分、舆情评分、机构评级,我上次在3只AI股里犹豫,一键对比后发现财务评分最高的那只,机构评级也是买入,直接省下了半天的分析时间。
散户挖黑马的核心:用工具缩小范围,用耐心等机会
说实话,以前没有工具的时候,我每天要刷3个财经APP、看十几篇研报,累得不行还经常漏掉关键信息。现在用舆情宝,每天花20分钟看一下AI研报的机构观点、舆情评分高的标的、财务评分达标的公司,就能把备选池从几百只缩到10只以内。
可能有朋友觉得这种工具肯定很贵,其实它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比如舆情报告、研报解析可以免费看,舆情评分也能直接查。我刚开始也是免费试用,后来发现每天的免费额度足够筛选标的,就算开通会员,投入产出比也比自己瞎买股票亏的钱划算多了。
如果你也想试试,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就能用,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AI板块的突发利好和舆情报告,不用盯盘也能抓住关键信息。
最后想说,AI黑马确实有机会,但散户别想着一夜暴富。用对工具、踩准方向,再加上一点耐心,才能在这个板块里真正赚到钱。你用过哪些筛选黑马的方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我会抽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