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刚炒股那会儿,完全没把交税当回事儿。总觉得买股票就是低买高卖赚差价,扣点手续费就完了,直到第一次收到股息,看到账户里被扣了一笔莫名其妙的钱,才后知后觉:原来股票买卖也有税要交啊?后来踩过几次坑,才慢慢把这里面的门道理清楚。今天就用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聊聊股票买卖到底要交哪些税,以及怎么避开那些容易多交税的坑。
先直接说结论:股票买卖涉及的税不多,但规则挺绕,搞不清楚真的会白交不少钱。我记得18年的时候,我买了只股票拿了半年,分红到账当天发现扣了20%的税,当时就懵了——不是说分红不用交税吗?后来才发现,这里面藏着持股时间的门道。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散户买卖股票到底要交哪几种税,每种税怎么算,以及我现在怎么用工具帮自己少交税。
第一种:印花税——卖出时才扣,别让频繁交易白送钱
印花税是最直接的税,也是唯一双向收费里的单向特例——只有卖出股票时才征收,买入时不用交。税率是成交金额的0.1%,比如你卖10万元股票,会自动扣100元印花税。这个税是国家收的,没得商量,券商只是代扣。
我以前有个毛病,喜欢短线来回倒腾,有时候一天买卖两三次,后来一算印花税,一个月下来光这一项就扣了小两千,相当于白白少赚了好几手股票。后来逼着自己减少交易频率,这部分支出才降下来。这里提醒一句:别觉得0.1%很少,高频交易叠加起来,真的会吃掉不少利润。
第二种:股息红利税——持股时间越长,税越少,甚至免税
这个税最容易踩坑,也是我当年被扣20%税的元凶。简单说,就是你买的股票分红了(现金分红或股票分红),这部分收益要交税,但税率和你持股时间直接挂钩:
- 持股不满1个月:按分红金额的20%收税;
- 持股1个月以上(含1个月)不满1年:按10%收税;
- 持股满1年以上(含1年):免税。
我记得当时买的那只股票,分红到账第二天我就卖了,结果被扣了20%的税,相当于分红的五分之一直接没了。后来才知道,只要多拿20多天,满1个月就能降到10%,满1年更是一分钱不用交。所以如果你看好一只股票的长期分红能力,尽量拿满1年,能省不少税。
第三种:转让股票的个人所得税——目前暂免征收,不用操心
很多人会问:我卖股票赚的差价,要不要交个税?这里明确说:目前A股市场转让股票的差价收益,是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也就是说,你低买高卖赚的钱,不用额外交个税,这点可以放心。
知道了规则,怎么用工具帮自己合理避税?
说实话,搞清楚这三种税的规则不难,但难的是怎么结合税务规则,判断一只股票到底值不值得长期持有(避股息红利税),或者该不该短期卖出(避免印花税叠加)。比如去年,我手里有只股票快满11个月了,当时纠结要不要卖:卖吧,差1个月满1年,要交10%的股息红利税;不卖吧,又担心股价回调,赚的钱缩水。
后来我用了希财舆情宝的AI趋势评级和舆情评分,才下了决心。我在舆情宝里输入这只股票,它的AI趋势评级显示上涨,舆情评分85分(强烈正面),下面的舆情报告里提到公司新业务订单超预期,机构研报上调目标价30%。看到这些数据,我决定再拿1个月,结果不仅满1年免了税,股价还真涨了20%,等于税没交,还多赚了一笔。
其实散户最大的痛点就是:知道长期持有能避税,但不确定手里的股票到底能不能拿得住——万一拿了一年,股价跌了,就算免税也亏了;或者短期卖了,结果后面涨了,既交了税又踏空。这时候如果能提前知道股票的趋势和市场舆情,就能更理性地做决策。
舆情宝的AI趋势评级和舆情评分,就是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它每天会基于全网新闻、研报、股吧讨论这些舆情信息,给股票打个0-100分的舆情分,80分以上就是强烈正面,再结合趋势评级(上涨/震荡/下跌),基本能判断这只股票短期和中期的走势。像我当时看到上涨趋势+强烈正面舆情,自然就敢继续持有了。
免费体验就能用,不用花钱先试错
可能有人会说:工具听起来不错,但要不要钱啊?其实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每天可以免费查看3次个股的舆情报告和趋势评级,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体验。你可以先搜自己手里的股票,看看它的舆情评分和趋势,判断要不要为了避税多拿一段时间,或者该不该及时止盈止损,避免印花税白交。
如果你觉得有用,想解锁更多功能(比如财务评分、估值空间这些),再考虑开通会员也不迟。毕竟投资是自己的事,花点小钱用工具帮自己少踩坑、多赚钱,性价比其实很高。
最后提醒:关注公众号,随时看舆情
想体验的话,直接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的免费额度会自动刷新,不用下载APP,打开微信就能用。说实话,炒股这么多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专业的事,用专业的工具来做,能少走很多弯路。 搞清楚税务规则,再用工具辅助判断趋势,赚钱的概率自然会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