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好几个朋友问我,买股票的时候突然弹出提示,说要签什么风险警示协议,不然没法下单。这东西到底是啥?为什么要签?最重要的是,到底在哪里签?说实话,我刚开始炒股那几年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一脸懵,还以为是账户出了问题,后来才知道这是监管为了保护咱们散户设的一道坎。今天就把我这些年帮人处理的经验整理出来,详细说说签署渠道、步骤,还有几个必须注意的坑。
一、先搞懂:为啥要签风险警示协议?
不是所有股票都需要签这个协议,只有风险警示股票才需要。说白了,就是那些连续亏损、财务造假,或者有其他重大风险的公司股票,交易所会给它们戴个帽子,比如ST股、*ST股(*ST是退市风险警示,比ST更严重)。监管要求必须签协议,就是怕咱们散户不懂这些股票的风险,盲目买入最后亏大钱。
举个例子,之前有个新手朋友看某只ST股股价低,想抄底,结果没签协议,下单时直接被系统拒了,跑来问我怎么回事。这就是因为没签协议——现在监管对这类股票的交易权限管得严,不签协议连买的资格都没有。
二、重点来了:风险警示协议在哪里签?
不同券商的操作路径大同小异,主要分三种渠道,你按自己平时的交易习惯选就行:
# 1. 券商APP(最方便,推荐)
现在大家基本都用手机炒股,APP里签最省事。以我常用的某券商APP为例(不同券商界面可能有差异,但功能模块差不多):
打开APP → 点我的 → 找到业务办理或权限管理(有的叫风险警示权限开通) → 进去后能看到风险警示股票交易权限选项 → 点开通,然后按提示填身份证信息、阅读协议(别跳过,重点看风险提示)、勾选同意,最后提交就行。全程5分钟搞定,提交后一般实时生效,快得很。
# 2. 电脑端交易软件
如果习惯用电脑看盘,也能在交易软件上签。打开软件后,在账户管理或业务办理栏目里找风险警示协议签署,步骤和APP差不多,填信息、读协议、确认提交。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老版本软件可能功能藏得深,找不到的话更新一下软件,或者直接用券商官网的交易页面操作。
# 3. 线下营业部(适合老年人或不会用手机的)
如果实在搞不懂线上操作,带上身份证和股东账户卡,去你开户的券商营业部,跟柜台说开通风险警示股票交易权限,工作人员会帮你弄。不过现在线下办理的人少了,建议优先线上,省时省力。
三、签署时必须注意的3个细节,不然可能白签!
1. 确认账户状态正常:如果账户有冻结、休眠,或者身份证过期,是签不了的。先在APP里检查账户状态,确保正常再操作。
2. 区分沪市和深市权限:沪市和深市的风险警示权限是分开的,有的券商需要分别签署,有的是一起签。签的时候看清楚,别漏了某一市场,不然只开通沪市,买深市ST股还是会被拒。
3. 协议不是终身有效:虽然大部分券商的协议是长期有效,但如果后续监管规则变了,或者你换了券商,可能需要重新签署。平时多留意券商的通知,别想当然以为签一次就完事。
四、签了协议不代表能随便买!风险判断才是关键
说实话,签协议只是获得入场资格,不代表这些股票就安全了。我见过不少散户签了协议就敢重仓买ST股,结果公司突然被立案调查,股价连续跌停,血本无归。真正重要的是:你得知道这只股票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值不值得买。
这几年我自己总结了个习惯:不管是不是ST股,只要涉及风险警示相关的股票,我一定会先查清楚它的潜在雷区——比如有没有商誉减值、监管处罚、业绩造假这些利空,市场对它的情绪怎么样。以前全靠自己翻公告、刷股吧,费时又容易漏信息,后来朋友推荐了希财舆情宝,用下来确实省了不少事。
它有个风险预警提示功能,能汇总个股的商誉减值、监管处罚、机构评级异动这些风险点,直接列出来,不用我一个个去找。更实用的是舆情评分,0-100分,对应不同标签,比如低于40分就是负面或严重负面,这种股票我基本不会碰;如果评分在60分以上,说明市场情绪还不错,再结合其他指标看。比如上个月有只ST股,我用舆情宝一看,评分才28分,风险预警里写着公司涉嫌信披违规被调查,果断放弃,后来果然连续跌停,庆幸当时没冲动。
现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有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舆情报告和评分的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先试试水,看看它分析的风险点准不准。对散户来说,花点时间了解清楚股票的真实风险,比盲目跟风下单靠谱多了。
最后说一句
风险警示协议是监管给咱们的安全绳,但别把它当成护身符。签署前搞懂规则,签署后做好风险判断,才是对自己账户负责。如果平时没时间盯公告、刷消息,可以去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免费体验一下它的风险预警和舆情评分功能,每天花几分钟看看,心里对股票的风险有数,炒股才能更踏实。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后续会分享更多实用的炒股技巧和工具使用方法。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