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动态市盈率比静态市盈率高,这股票是不是就不好了?说实话,这问题我每年都会被问到好几次,尤其是季报、年报披露前后,很多散户朋友看着软件上两个数字发懵,不知道该怎么判断。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的经验,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事儿,顺便说说散户怎么避开这里面的坑。
先得明确两个概念,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到底是啥。静态市盈率,简单说就是用公司上一年度的净利润算的,公式是股价除以去年年报的每股收益。动态市盈率呢,是用市场预测的今年净利润算的,公式是股价除以预测的今年每股收益。打个比方,假设某公司现在股价100元,去年每股收益10元,静态市盈率就是10倍;如果市场预测今年每股收益5元,那动态市盈率就是20倍,这时候动态就大于静态了。
那动态市盈率大于静态市盈率,到底意味着什么?常见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可能是市场对公司接下来的业绩不看好,觉得今年赚的钱会比去年少。比如前两年新能源板块火的时候,有些公司去年净利润翻倍,静态PE很低,但今年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打得凶,机构预测今年净利润增速可能从100%降到20%,这时候动态PE自然就上去了。这种情况,动态PE高往往反映了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预期,得小心。
不过,也有第二种情况,就是静态市盈率的基数有问题。比如去年公司卖了一块闲置土地,赚了笔一次性收益,导致去年净利润特别高,静态PE就被拉低了。但今年没了这笔收益,正常经营利润其实和去年差不多,这时候动态PE算出来就会比静态PE高,但这并不代表公司业绩不行,反而是静态PE失真了,动态PE更能反映真实的盈利能力。这种时候,动态PE高反而是正常的。
所以啊,动态大于静态,不能一刀切说好不好,关键得看背后的原因。但问题来了,散户朋友怎么才能搞清楚具体原因呢?我见过太多人图省事,直接看静态PE低就觉得便宜,冲进去了,结果季报一出,净利润同比下滑50%,动态PE一下子飙到天上去,股价跟着跌,这时候才明白过来,可已经晚了。说实话,这真的挺让人无奈的,不是大家不努力,是信息太多太杂,咱们散户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查公司的业绩预告、机构研报,更别说分析里面的门道了。
我自己平时分析的时候,也会借助一些工具,省事儿还准确。比如希财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就是专门解决这个痛点的。它会自动抓取全网的个股研报,不管是中金、中信还是小券商的,都能汇总过来,然后用AI提炼核心要点。你不用自己去看几十页的研报,直接就能看到机构对公司业务发展概况业绩是否符合预期未来发展前景这些关键信息,还有业绩预测,比如明年营收增速多少,净利润可能多少。这样一来,动态市盈率为什么高,是因为机构预测今年利润降了,还是去年有一次性收益,一眼就能看明白。
而且它还会生成综合评级,比如买入、增持还是中性,还有平均目标股价,让你知道机构觉得这股票大概值多少钱。我记得去年有个朋友,看中一只股票静态PE才8倍,差点就买了,我让他先用舆情宝的免费研报解析看了看,发现机构预测今年净利润可能下滑60%,动态PE已经快25倍了,原因是行业需求萎缩,他这才没踩坑。
对了,这个功能每天都有免费体验额度,就是研报解析可以免费看,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试试。就算后面想开通会员,投入也不高,比起踩坑亏的钱,这点成本真不算什么。毕竟咱们炒股,讲究的就是信息对称,花点小钱买个专业分析工具,避免大的损失,这投入产出比是很划算的。
所以啊,遇到动态市盈率大于静态市盈率的情况,别慌,也别直接下结论。先搞清楚背后的原因,是业绩预期变了,还是基数问题。如果你觉得自己查资料、看研报太费劲,不妨去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免费体验一下AI研报功能,看看机构怎么说。记住,散户炒股,不怕慢,就怕错,用对工具,才能更理性地做决策。
最后再提醒一句,投资没有绝对的公式,任何指标都只是参考,结合公司基本面、行业趋势和市场情绪综合判断才是王道。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大家,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心里就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