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破净股能不能买。说看着市净率跌破1的股票,总觉得像捡到便宜,忍不住想抄底。其实我刚炒股那几年,也犯过这种贪便宜的错。当时看到一只钢铁股市净率0.8,觉得比净资产还便宜,直接重仓进去,结果后来公司年报爆出大额商誉减值,股价又跌了30%,套了整整两年才解套。这几年带新手股民,发现大家对破净股的认知误区真不少,今天就结合我踩过的坑和现在的筛选方法,聊聊破净股到底值不值得买。
先得说清楚,什么是破净股?就是股票的市值低于公司净资产,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小于1。理论上,这意味着你用低于公司账面价值的价格买了它的资产,听着很划算对不对?但现实里,破净可能是陷阱也可能是机会,关键得看背后的原因。
破净的常见原因,先搞明白为什么便宜
有些破净是市场情绪导致的。比如2018年熊市,A股破净股数量超过400只,很多优质股跟着大盘跌,这种属于错杀,后面市场回暖就能涨回来。但更多时候,破净是公司或行业本身有问题:
- 比如资产质量差。某制造业公司账面净资产10亿,但其中5亿是商誉,3亿是滞销存货,实际能变现的资产可能只有2亿,市净率看着0.9,其实是假便宜。
- 再比如行业走下坡路。传统零售业、部分产能过剩的周期股,行业需求萎缩,公司盈利下滑,净资产持续缩水,市净率跌破1是常态,就算买了也可能一直躺平。
筛选破净股,我现在只看这3个维度(附工具用法)
这几年我踩过不少坑,总结出一个规律:破净股能不能买,从来不是看市净率数字,而是看资产是否真值钱、行业有没有前景、资金会不会来。以前自己分析,要看财报、翻研报、盯新闻,忙一天也看不完3只股,现在有工具辅助,效率高多了。
# 第一个维度:先筛财务雷区,避开假破净
我现在看破净股,第一步必查资产质量。很多散户只看市净率,忽略了净资产里的水分——比如商誉过高、存货积压、应收账款收不回来,这些都会让账面净资产虚高。
以前我自己看财报,对着资产负债表算半天,商誉占比、存货周转率这些指标看得头大。后来用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省了不少事:它会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6个维度,直接给出评分(0-100分)。比如前阵子看到一只破净股,市净率0.8,看着便宜,但AI财报显示它的资产盈利能力评分只有35分(弱),再点进去看明细,发现它的固定资产中有20%是闲置厂房,根本不产生收益,这种就直接排除了。
对散户来说,财务分析是最难的,尤其避开那些表面破净,实际资不抵债的公司,用工具快速扫雷,比自己埋头翻财报靠谱多了。
# 第二个维度:行业和舆情趋势,避开夕阳破净
去年有个新手朋友问我:某煤炭股市净率0.7,能不能买?我让他先看行业前景。煤炭属于传统能源,政策上在推进双碳,长期需求是下降的,这种行业的破净股,就算市净率再低,也可能破净后再破净。
怎么快速判断行业前景?我现在会用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和风口解读。它的舆情评分(0-100分)能直观反映市场对个股的情绪:评分80分以上(强烈正面)说明近期消息面、资金面都不错;40分以下(负面)就要警惕。
比如前阵子看某新能源产业链的破净股,市净率0.95,舆情评分82分(强烈正面),再看风口解读,里面提到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长政策,直接利好上游材料企业,这种就是行业有前景+舆情向好的破净股,值得重点看。相反,某传统造纸股破净,舆情评分32分(负面),风口解读里提到环保政策趋严,中小产能出清,但这家公司本身产能落后,属于被淘汰的对象,这种破净股碰都别碰。
# 第三个维度:资金动向和机构态度,确认有资金关注
就算财务和行业都没问题,破净股也需要资金来拉才能涨。散户自己很难判断资金动向,我现在会重点看两个数据:
- 主力资金流向:用舆情宝的资金面模块,能看到个股的主力净流入/流出情况,连续净流出的破净股,说明机构不看好,暂时别碰;
- 机构研报评级:舆情宝会汇总所有券商研报,生成综合评级(买入/增持/中性等)和平均目标价。比如某破净股,机构综合评级是买入,平均目标价比当前股价高20%,这种就有上涨预期。
最后说句大实话:破净股不是捡钱机会,但有工具能少踩坑
这几年A股破净股数量一直不少,但真正能涨起来的不到10%。对散户来说,难的不是找到破净股,而是从几百只里筛出真便宜而非真垃圾的标的。
我现在每天花20分钟用舆情宝扫一遍破净股榜单:先看AI财报评分(排除财务差的),再看舆情评分(排除行业差的),最后看机构评级和资金流向(找有资金关注的),筛下来能剩下3-5只,再深入研究。效率比以前高10倍不止。
其实不用花钱也能体验: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财务评分、舆情报告查看额度,先试试用工具筛几只股,你会发现以前很多以为便宜的破净股,其实早就该排除了。
最后提醒一句:投资没有稳赚不赔,但用对工具能让你少走弯路。想系统学筛选破净股的朋友,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发市场复盘和工具使用技巧,避开雷区,才能在股市里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