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我,手里的股票突然在低位尾盘拉升,这种情况第二天到底会怎么走?说实话,我刚炒股那几年,也被这种尾盘异动坑过不少次。记得有一次,一只票连续跌了半个月,某天下午2点50分突然直线拉涨,我当时觉得抄底机会来了,赶紧全仓进去,结果第二天直接低开5个点,当天就套了10个点。后来才慢慢明白,尾盘拉升这事儿,背后的门道可太多了,不能光看股价涨了就激动。
先说第一种最常见的情况:主力吸筹。如果一只股票长期在低位横盘,成交量一直很小,突然某天尾盘半小时内放量拉升,分时图上股价沿着45度角慢慢往上走,没有急拉急跌,这种大概率是主力在收集筹码。这种情况下,第二天股价可能会低开或者小幅高开,然后震荡整理,不会马上大涨,毕竟主力吸筹需要时间,不会让散户轻易上车。但如果吸筹结束,后续配合利好消息,走势就会比较稳。
还有一种要特别小心,就是主力出货。这种尾盘拉升往往发生在股价连续上涨后的高位,但低位偶尔也会有。特点是拉升速度非常快,最后几分钟突然直线拉涨停,成交量却不大,或者冲高后又掉下来一点,留个上影线。这种情况第二天很可能高开低走,甚至直接低开闷杀,因为主力已经在尾盘用少量资金把股价做高,第二天一早好出货。
当然,也可能是主力试盘。比如股价在低位盘整很久,主力想看看上方抛压大不大,就尾盘突然拉升,测试一下抛盘情况。这种第二天股价可能会在昨天的拉升区间内震荡,不会有太极端的走势,主要看试盘结果,如果抛压小,后续可能会慢慢往上走。
消息面刺激也是常见原因。比如盘后突然出了行业利好,或者公司公告业绩预增,有些资金会提前知道消息,尾盘抢筹。这种情况下,第二天走势就得看消息的力度和市场情绪了,如果消息确实超预期,可能会高开高走;如果消息一般,或者市场情绪差,可能高开后就回落。
这里就得说到一个关键问题:怎么才能准确判断是哪种情况?说实话,光看分时图和成交量,普通散户很难分清是吸筹还是出货,更别说结合消息面和资金面了。我以前就是凭着感觉猜,十次有八次都错。后来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才发现这里面的数据其实很关键。
我现在看这类股票,都会打开希财舆情宝,先看看它的舆情评分和主力资金流向。比如上个月有只低位股尾盘拉升,我打开舆情宝一看,它的舆情评分只有35分,属于负面标签,再看资金流向,虽然尾盘有资金流入,但全天主力资金其实是净流出的,而且龙虎榜数据显示,卖出的都是机构席位。当时我就判断这可能是主力在诱多,果然第二天股价低开后一路下跌。要是以前,我可能又冲动了。
舆情宝的资金流向分析挺实用的,它能实时抓取龙虎榜数据和主力资金动向,不光看尾盘那点资金,还能看全天的资金进出情况,这样就不会被尾盘的小动作迷惑。而且它的舆情评分是0-100分,负面还是正面一目了然,像刚才说的35分,明显就是市场对这只股票的情绪不好,就算尾盘拉升,也得小心有隐藏的利空。
除了资金和舆情,风险预警也很重要。有些股票低位尾盘拉升,看起来像是机会,但可能背后有商誉减值或者监管处罚的风险。舆情宝的风险预警功能会提示这些潜在问题,比如如果看到监管处罚的预警,就算尾盘涨得再好,我也不会碰。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去年有只医药股,低位横盘了三个月,某天尾盘突然放量拉升5个点,当时我看成交量还可以,有点心动。但打开舆情宝一看,它的财务评分只有42分,属于弱中性,再看业绩披露进展,发现它的年报延迟披露了,而且有商誉减值的风险提示。这时候我就冷静了,没敢买。结果一周后公司公告商誉减值3个亿,股价直接跌停。现在想想,要是当时没看这些数据,后果不堪设想。
判断第二天走势,不能只看尾盘那一下,得把这些因素都串起来:尾盘拉升的成交量是不是真实的?主力资金是真进还是假进?舆情评分是正面还是负面?有没有潜在风险?这些数据靠自己一个个查,费时又费力,还容易漏掉关键信息。但用舆情宝的话,这些数据都整合在一起,打开个股页面就能看到,省了不少事。
说实话,散户炒股最大的劣势就是信息不对称,机构有专业团队分析数据,我们自己很难做到全面。但现在有了这类工具,普通投资者也能用上机构级别的分析功能。而且希财舆情宝对散户挺友好的,现在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评分和资金流向查看额度,不用花钱也能先试试。就算想开通会员,投入也不高,对比一下可能踩的坑,这点成本真不算什么。
总之,低位尾盘拉升不是简单的要涨了,背后可能藏着机会,也可能是陷阱。关键是要学会用数据说话,别凭感觉炒股。如果你也经常被尾盘异动搞得头疼,不妨试试用工具辅助分析,毕竟炒股是个技术活,专业的事还是得用专业的工具来做。现在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每日舆情报告,不用整天盯盘,也能及时了解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