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股市里的量比是指什么?怎么看?有什么用?

高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高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刚入市那几年,我踩过最蠢的坑,就是盯着量比追涨杀跌。记得有次看到一只股票早盘量比突然飙到5.8,换手率也跟着上去,心想放量上涨,肯定要启动了,二话不说冲进去,结果当天就被套——后来才知道,那是主力在高位对倒出货,量是放出来了,资金却是净流出的。那会儿要是懂点量比的门道,再结合资金面和消息面分析,也不至于白白交学费。

股市里的量比是指什么?怎么看?有什么用?

其实量比本身不复杂,就是个衡量成交量变化的指标。具体说,就是当天开盘到现在的每分钟平均成交量,除以过去5个交易日每分钟平均成交量得到的比值。比如量比0.6,说明现在成交比平时冷清;量比3,就是现在每分钟成交是过去的3倍,属于温和放量;要是到了8以上,那就是明显的大量了。

但光看数字没用,得结合股价位置和市场环境。我以前见过量比0.3的股票,股价却在低位横盘了两个月,后来突然放量到4.2,股价直接拉了三个涨停——那是主力吸筹结束开始启动。也见过高位横盘的股票,某天量比冲到7,股价却没怎么涨,当天龙虎榜显示机构净卖出2个亿,第二天直接低开5个点。所以说,量比就像个信号灯,红黄绿得看 context(背景),不是亮绿灯就一定能走。

散户用量比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单一指标依赖症。比如只看到放量就觉得是机会,却不知道这量是散户抢筹还是主力出货;只看到缩量就觉得安全,却没发现公司刚出了利空消息,资金在悄悄撤离。我去年就差点栽在这上面:一只股票连续三天缩量,量比都在0.8左右,股价小跌,我以为是洗盘,结果周末出了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降50%,周一直接一字跌停。那会儿要是能提前知道业绩风险,也不至于硬扛。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才慢慢摸到门道。现在每天看盘前,我都会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关注的股票有没有量价异动提示。它不光会显示量比数据,还会把资金面和消息面串起来分析——比如某只股票量比突然到3.5,它会直接告诉你主力资金净流入8000万,龙虎榜显示机构席位买入占比60%,或者虽然量比放大,但舆情评分从75降到58,有3家机构下调评级。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比单看量比靠谱多了。

就像上个月,我关注的一个行业突然有政策利好,好几只股票量比都冲到4以上。要是以前,我可能随便挑一只追进去,但那天舆情宝提醒我,其中一只虽然量比高,但股东人数连续三个月增加,筹码分散,而另一只量比3.2,却显示主力资金连续5天净流入,舆情评分82(强烈正面),最后选的那只一周涨了15%。这就是工具的价值:帮你从看到现象到看懂本质。

其实散户炒股,缺的从来不是数据,而是把数据串起来的逻辑。量比、MACD这些指标到处都能看,但主力为什么放量?消息是真利好还是老乡别走?这些才是关键。希财舆情宝有个舆情评分功能,0-100分,直接告诉你股票近期市场情绪怎么样。比如量比突然放大,但评分从65掉到40,那大概率是假放量;要是量比温和放大,评分从50涨到70,那可能真的有机会。

现在这个工具在微信小程序就能用,每天还有免费额度看舆情报告和主力资金流向,不用一直盯盘,公众号会推送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我身边好几个朋友用了都说,以前看盘像猜谜,现在打开舆情宝,量比、资金、舆情一目了然,决策心里有底多了。一杯奶茶钱的会员费,要是能帮你避开一次坑,或者抓住一个机会,怎么算都划算。

说到底,量比只是炒股的入门工具,真正赚钱的是量价背后的逻辑。与其每天盯着量比数字瞎猜,不如花点时间把资金面、消息面、情绪面串起来看。要是你也经常被放量缩量搞得晕头转向,不妨搜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先免费体验几天,看看它怎么帮你把量比和真实市场情绪对应起来——毕竟,炒股这事儿,思路对了,路就好走多了。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I炒股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