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十年炒股经验的老股民,我发现很多散户朋友其实不太会用炒股软件里的隐藏信息,比如股东数据。就拿股东人数来说,这东西看着简单,其实藏着不少门道——股价涨的时候股东人数减少,往往说明筹码在集中,主力可能在悄悄吸筹;要是股价跌的时候股东人数反而增加,大概率是散户在接盘。之前我刚入市那几年,就是因为没在意这些细节,好几次明明手里的票业绩不错,结果因为股东人数突然暴增,后面股价一路阴跌,现在想起来都心疼。
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怎么用同花顺手机版查股东信息,顺便聊聊这些数据到底该怎么看,看完你就知道散户为啥要重视股东数据了。
第一步:打开同花顺手机版,找到个股页面
先打开同花顺APP,在首页搜索栏输入你关注的股票名称或代码(注意,这里只能搜具体股票,不能直接搜股东信息),进入个股详情页。我一般习惯把常用的票加入自选,这样点自选栏就能直接进,省得每次都搜。
第二步:在个股页面找股东研究入口
进入个股详情页后,往下滑,找到盘口K线分时这些标签栏,旁边有个更多,点进去会弹出一个菜单,里面有股东研究选项,直接点进去就行。如果是新版同花顺,可能在财务标签下面,不同版本位置略有差异,但大体都在个股页面的中下部,多找两下就能看到。
第三步:查看具体股东数据
点进股东研究后,就能看到两部分核心数据:一是股东人数,会显示最近一期财报的股东总数,以及和上一期的对比(增加还是减少,幅度多少);二是前十大流通股东,列出持股最多的机构或个人,以及他们的持股数量、占比,还有和上一期的变化。
不过这里要注意,股东数据不是实时更新的,一般跟着财报走——季报(3月、6月、9月、12月)出来后才会更新,所以你看到的可能是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前的数据。比如现在9月份,最新的应该是中报(6月底)的股东数据,三季报(9月底)的要等10月下旬才会陆续披露。
这些股东数据到底有啥用?说三个散户最该关注的点
1. 股东人数变化和股价的关系
我之前关注过一只消费股,连续两个季度股东人数减少20%,当时股价还在横盘,我觉得筹码在集中,就小仓位试了一下,后来果然启动了一波行情。反过来,要是某只股票股价刚创新高,股东人数却突然增加50%,这时候就得小心,可能是主力在出货,散户接盘了。
2. 前十大流通股东里有没有机构身影
如果前十大股东里有社保基金、公募基金、北向资金这些聪明钱,而且他们在增持,说明专业机构看好这只票的基本面;要是机构在减持,尤其是多家机构同时减仓,就得想想是不是公司出了啥问题,只是我们散户还不知道。
3. 大股东增减持的信号
有时候股东研究里会单独列控股股东增减持,比如董事长、高管自己掏钱买公司股票,而且是增持计划(不是一次性买一点),这往往是信心的表现;反过来,要是大股东突然公告清仓式减持,哪怕公司发再多利好,我也会先减仓观望。
不过说实话,光靠同花顺看股东数据,散户还是容易踩坑。我自己就遇到过——之前看某只股股东人数减少,机构也在增持,结果买进去就被套了。后来才发现,原来那只股虽然股东数据好看,但同期有高管在悄悄减持,而且公司商誉减值风险很高,这些信息散落在公告、研报、股吧里,我一个人根本没时间挨个翻。
这两年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里面有个舆情报告功能,专门把股东数据和其他维度的信息整合到一起。比如股东人数变化,它会直接标红股东人数环比减少15%(利好)或股东人数激增30%(利空),还会结合主力资金流向、龙虎榜数据一起分析,告诉你近期股东筹码集中,但短期主力有出货迹象。之前我用免费额度看一只票的舆情报告,里面提到前十大流通股东中3家公募基金增持,但大股东存在质押平仓风险,这个风险点我自己翻公告根本没注意到,多亏提前看到,才没踩雷。
而且它不光整合数据,还会生成一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某只股股东数据不错,但最近有监管处罚的新闻,舆情评分可能就掉到负面区间(16-40分),曲线一路向下,这时候就算股东人数减少,我也不会急着买。这个评分相当于给股票做了个体检,省得我们自己对着一堆数据瞎琢磨。
对了,很多散户觉得分析这些太麻烦,不如直接听消息炒股,但你想啊,消息可能是假的,股东数据可是财报里实实在在披露的,是主力和机构没法轻易造假的硬信息。只是散户自己搜集、解读这些信息太费时间,还容易漏掉关键风险点。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分析股东数据费劲,或者经常错过隐藏风险,可以去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试试。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舆情报告额度,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体验,看看它怎么把股东人数、增减持这些数据和舆情、资金面结合起来分析。要是觉得有用,再考虑开会员也不迟——毕竟炒股最忌讳的就是信息差,花点小钱把信息搞明白,总比亏在不明不白的地方强。
最后再提醒一句,同花顺上的股东数据是基础,但想用好还得结合其他信息。要是你平时没时间盯盘,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关键政策和行业利好,不用时时刻刻刷软件,也能跟上市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