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刚入市那几年,买新股没少踩坑。总觉得新就是机会,结果好几次追进去就被套,后来复盘才发现,很多亏损其实是能避开的——关键是没搞懂哪些时间点碰不得。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买新股最该避开的三个时间,都是我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教训。
第一个要避开的,就是上市首日盲目追高。
记得2020年有只新股,上市当天直接涨了200%,我看着分时图直线往上冲,脑子一热就追进去了。结果当天尾盘就回落了15%,第二天直接低开,一周内亏了快30%。后来才明白,新股首日的暴涨很多是游资炒作,尤其是那些没有硬业绩支撑的题材股,情绪退潮后跌起来比谁都狠。
后来我学乖了,不会再光看涨幅就冲。现在会先看看这只新股的舆情和市场情绪——比如用希财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刚上市的新股,它会综合全网新闻、研报和股吧讨论,生成0-100分的评分。如果评分在60分以下,哪怕首日涨得再凶,我也会多留个心眼。而且它还有大盘情绪分,能直接告诉我当天市场适不适合重仓,像那种情绪分低于40分还暴涨的新股,十有八九是虚火。
第二个坑,是蜜月期过后的盲目持有。
很多人买了新股,上市后没跌就觉得安全,放着不管了。我之前也这样,拿过一只医疗股,上市后横盘了两个月,我以为稳了,结果第三个月突然出了个业绩预告不及预期,连续两天跌停。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新股上市不是结束,而是持续跟踪的开始——尤其是前半年,业绩变脸、股东减持、行业政策变化,任何一个消息都可能让股价掉头。
但天天盯盘真的耗精力,后来我用了希财舆情宝的公众号推送功能,才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会每天推送自选股的重要消息,比如公司突发利空、业绩披露进展,甚至股东增减持动向,不用我时时刻刻盯着K线图。有一次,我持有的一只新股晚上出了监管问询函,第二天一早公众号就推给我了,及时止损,少亏了2万多。现在每天免费看一次舆情报告,里面有风险预警提示,商誉减值、监管处罚这些雷点都标得清清楚楚,心里踏实多了。
第三个要避开的,是市场情绪极端时的跟风买入。
去年行情差的时候,有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股吧里全是骂声,我想着跌到位了就抄底,结果又套了。后来反思,当时整个市场情绪都很低落,大盘情绪分只有30分,个股舆情评分也才25分(负面标签),这种时候抄底就是和趋势作对。反过来,行情好的时候,新股动不动翻倍,跟风追涨也一样危险——极端情绪下,理性很容易被淹没。
现在我养成了习惯,不管是抄底还是追高,先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两个数据:一是个股的舆情评分曲线,最近一周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二是大盘情绪分,低于40分谨慎,高于70分也别太激进。前阵子有只新股上市,舆情评分85分(强烈正面),大盘情绪分65分,我结合研报里的平均目标股价,才敢小仓位介入,结果半个月涨了15%。关键是这些数据每天都有免费额度看,不用花冤枉钱买信息。
其实买新股不难,难的是避开情绪化操作和信息差。我踩过的坑,本质上都是因为要么不知道市场在想什么(舆情),要么不知道公司真实情况(业绩、风险)。现在用希财舆情宝,每天免费刷新舆情解析和研报解析额度,看看舆情评分、机构评级,不用再靠猜。如果你也总在新股上栽跟头,不妨搜微信小程序希财舆情宝试试,每天花几分钟看看数据,比瞎操作强多了——毕竟投资这事儿,少亏就是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