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分红除息等于没分吗?散户必须知道的3个真相

资深余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余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总有散户朋友问我:分红除息后股价立马跌下来,账户总资产没多反而扣了税,这分红不就等于没分吗?说实话,刚入市那几年我也琢磨过这个问题,甚至有次为了赚分红在登记日买入,结果除息后股价跌得比分红多,反而亏了钱。后来接触的案例多了,才慢慢明白分红的门道不止表面那点数字。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聊聊分红除息到底是不是左手倒右手,散户该怎么理性看待这件事。

分红除息等于没分吗?散户必须知道的3个真相

先说说最直观的总资产没变。比如一只股票股价10元,每10股分2元现金红利,除息日股价会变成9.8元(10-0.2)。如果你有1000股,分红前总资产1万元,分红后股价9.8元,股票市值9800元,加上200元现金红利,还是1万元。这么看好像确实没变化,但这里有个关键点:股价下跌是人为调整的,不是市场砸盘。交易所规定除息日要按分红金额下调股价,目的是保证新老股东权益公平——新股东买的时候已经不含分红权,老股东拿到红利,股价自然要剔除这部分价值。所以短期看总资产不变,但这只是数字游戏,长期影响才是关键。

再说说长期视角。真正有价值的分红,是公司能持续稳定分红,而且分红率合理(不是为了圈钱硬分红,导致现金流断裂)。比如一家公司每年净利润50%用来分红,剩下的钱继续扩大生产,业绩稳步增长,股价长期上涨。这时候你拿到的红利可以再买入股票,相当于用分红复利加仓。我认识一个老股民,十年前买了某消费股,每年分红都再投,现在股数翻了快一倍,股价也涨了好几倍,这才是分红的真正意义——靠公司成长和复利效应赚钱,而不是盯着短期股价波动。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是税收问题。很多散户不知道,红利税是根据持股时间收的:持股不满1个月,红利税20%;1个月到1年,10%;超过1年,免税。比如你拿了1个月就卖,200元红利要扣40元税,实际到手160元,总资产反而变成9800+160=9960元,比分红前还少。所以想靠分红赚钱,得拿得住,选那些业绩稳定、分红政策持续的公司,不然短期买卖反而可能亏税钱。

以前我分析分红股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怎么判断公司分红稳不稳定,会不会今年分了明年就不分了;二是怎么避开那些高分红陷阱——比如公司现金流很差,靠借钱分红,这种分红没意义,甚至可能暴雷。那时候得自己翻财报,看净利润现金含量、资产负债率、未分配利润这些指标,一上午也看不完两家公司。

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才发现效率高多了。它会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单独评分,最后算出近一年和近五年的财务总分。比如一家公司近五年财务评分80分以上,说明财务健康度高,分红持续性大概率没问题;如果评分忽高忽低,或者偿债能力评分很低,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靠借钱分红。我记得有次看一只高分红股,表面分红率8%,但用舆情宝一看,它的收益质量评分只有40分,净利润现金含量不到50%,说明利润很多是应收账款,不是真金白银,后来果然第二年就下调了分红比例。

除了财务健康,市场情绪也很重要。有些公司虽然分红稳定,但最近舆情不好,比如行业政策变化、业绩不及预期,股价可能持续下跌,这时候分红的收益可能被股价下跌抵消。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就挺实用,0-100分,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能直观看到市场对这只股票的情绪。比如去年我看的一只公用事业股,财务评分不错,但舆情评分突然从70分掉到40分,一看舆情报告,原来是行业出了政策利空,后来股价果然跌了10%,要是当时光看分红没看舆情,就踩坑了。

说实话,散户研究分红股,最缺的就是高效的工具和及时的信息。自己分析又慢又容易漏重点,等研究明白,机会可能都过了。现在希财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像财务评分、舆情报告这些关键信息,不用花钱也能看一部分,足够帮你初步筛选了。大家要是想试试,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每天花几分钟看看,比自己瞎琢磨靠谱多了。

最后想说,分红除息是不是等于没分,关键看你怎么理解。如果你只盯着除息日当天的股价,那确实没变化;但如果你着眼长期,选对了财务健康、持续分红的公司,靠复利和公司成长赚钱,分红就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当然,前提是得会筛选,会分析,别被表面的高分红迷惑。工具是辅助,理性判断才是根本,希望大家都能靠分红赚到真金白银。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