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留言,说看盘时经常听到筹码分布,但对着K线图上那些红黄蓝的色块,还是不知道该怎么用。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实战经验,聊聊筹码技术到底能帮我们看出什么,以及怎么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分析工具。
先从最基础的说起,什么是筹码?其实就是股票的持仓成本分布。打开交易软件,K线图下方通常会有个筹码峰指标,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时间段的持仓成本,比如红色可能是近10天,蓝色是近30天。这些色块堆积的地方,就是筹码密集区——说白了,就是很多人在这个价位买了这只股票。
那密集区有什么用?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前几年有只股票,股价在10元左右横盘了三个月,筹码峰一直稳定在9-11元,形成一个很集中的单峰。后来股价突然放量突破11元,这时候我就判断,之前在9-11元买入的人基本都获利了,但筹码峰没怎么松动,说明主力可能还没出货,后续有继续上涨的空间。果然,后面股价又涨了30%。这就是低位单峰密集+突破的经典形态,往往意味着主力吸筹充分,准备拉升。
反过来,如果股价在高位形成密集峰,就要小心了。比如股价从10元涨到30元,筹码峰从低位慢慢上移,最后在28-30元堆成一个高峰,同时成交量开始放大,但股价不涨反跌。这时候很可能是主力在高位出货,把筹码转移给散户——散户觉得涨了这么多还在买,其实是接了主力的烫手山芋?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果断减仓,我之前就因为犹豫过一次,利润回吐了不少,现在想起来都后悔。
不过光看筹码峰还不够细,得观察筹码的转移方向。一般来说,筹码从低位密集区向高位发散,同时伴随着成交量放大,大概率是主力在派发;如果从高位密集区向低位收敛,成交量缩小,可能是在洗盘或吸筹。但这里有个关键:筹码转移一定要结合时间和价格幅度。比如股价跌了50%,筹码从高位跌到低位,但只用了一周,这时候的低位密集很可能是套牢盘割肉,而不是主力吸筹,千万别急着抄底。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我知道要看筹码转移,但怎么判断主力是真吸筹还是假动作?说实话,这也是我以前最头疼的问题。单纯的筹码形态有时候会骗人,比如主力可以通过对倒制造放量假象,让筹码看起来在低位密集,但实际上公司可能刚出了利空消息,根本没人愿意接盘。这时候如果只看筹码,很容易踩坑。
后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看筹码的同时,必须结合消息面和舆情动态。毕竟股价波动的核心是资金,而资金背后是人的情绪,情绪又受消息影响。比如一只股票筹码低位密集,看着像要启动,但如果公司突然公告业绩暴雷,那所谓的吸筹可能就是套牢盘死扛,股价只会继续跌。反过来,如果筹码高位发散,但公司刚出了重大利好,可能是新资金在抢筹,股价还有上涨空间。
怎么高效获取消息并判断影响?我现在主要用希财网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它有个AI舆情功能,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新闻、公告、研报这些消息,每条消息都会用AI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生成每日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比如前阵子有只股票筹码出现异动,我打开舆情宝一看,报告里写着股价异动原因:公司昨晚发布新产品公告,分析师认为技术领先行业,舆情评分为85分(利好),结合筹码低位密集,我就更有信心判断这是真启动。
最方便的是,重要消息会通过希财网公众号推送提醒,不用一直盯盘。而且每天还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报告额度,像我这种习惯每天花20分钟复盘的人,免费额度基本够用。如果想深入分析,也可以看看会员套餐,毕竟投入点时间和小钱,能帮我避开很多风险,这笔账还是划算的。
当然,筹码分析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在极端行情下,像2020年疫情突发的时候,整个市场恐慌,筹码形态完全失效,这时候就得靠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看看政策和行业消息对板块的影响,再结合筹码判断。不过这是后话了,下次有机会再聊。
最后总结一下:筹码技术的核心是看成本、判情绪,低位密集可能是机会,高位密集要警惕,但一定要结合消息面验证。刚开始学的时候不用追求复杂,先看懂筹码峰的位置和转移方向,再慢慢结合舆情动态,判断会越来越准。
对了,想系统学筹码分析的朋友,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有详细的图解教程;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体验一下舆情监控功能,结合筹码技术一起用,效果会更好。投资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工具用对了,能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