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入市那会,我对股票操作的很多基础概念都模棱两可,尤其是买入卖出和撤单这三个词,看着简单,实操起来却踩过不少坑。今天就用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掰开揉碎聊聊这三个操作到底是啥意思,以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实操细节。
先从最基础的说,买入股票其实就是用钱换股票份额的过程——你觉得某只股票未来有上涨空间,在交易软件里输入价格和数量提交委托,成交后这笔钱就变成了股票。反过来 卖出股票 就是把手里的股票换回现金,同样要设定价格和数量,成交后股票消失,账户里多了相应的资金。这两个操作是炒股的基本功,但真正让人头疼的,往往是撤单这个动作背后的门道太多新手容易在这里栽跟头。
撤单 说白了就是取消还没成交 的委托单。比如你早上挂了个买入价,但开盘后股价一路下跌,你觉得之前的价格太高了,想调低价格买;或者刚委托卖出,突然看到公司出了利好消息,又不想卖了——这时候只要委托还没成交就能撤单。但要注意,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撤单,这里的时间规则得记清楚。
A股的交易时间分两段竞价期和连续竞价期。每天9:15-9:25是早盘集合竞价,这里面有个雷区:9:15-9:20可以撤单,但9:20-9:25这段时间,不管委托有没有成交都不能撤单,系统会自动等到9:25撮合成交。我见过有股民在9:23发现委托价填高了想撤,结果撤不了,眼睁睁看着高价成交,只能吃哑巴亏。下午14:57-15:00是深市的收盘集合竞价,这段时间也不能撤单,沪市虽然收盘前没有集合竞价,但最后三分钟也是连续竞价,不过撤单规则和深市不同,这点得注意区分。连续竞价时间(9:30-11:30、13:00-14:57)撤单就灵活多了,只要委托没成交,随时可以撤,撤单后资金或股票马上能用,不耽误下一笔操作。
为啥要撤单?最常见的是委托价格不合适。比如你想10元买某只股票,结果委托后股价跌到9.5元,你肯定想撤了重挂低价;或者委托11元卖,结果股价涨到11.5元,自然想撤单挂更高的价格。另一个大头是突发消息——刚委托买入,突然看到公司出了利空公告;或者刚挂了卖单,行业出了利好政策,这时候撤单就是及时止损或抓住机会的关键。但问题来了:怎么快速判断消息是真是假?是短期影响还是长期利空?我以前遇到这种情况,经常手忙脚乱翻新闻、看评论,等反应过来,股价都动完了,撤单也来不及。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判断,也就是我们团队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它的AI舆情功能对我这种怕错过消息的人来说太实用了——自选股的新闻、公告、研报甚至分析师观点,都会实时监控,紧急消息还会通过希财网公众号推送提醒。最关键的是每条消息都会用AI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比如看到公司签订大额合同,它会告诉你合同金额占去年营收30%,属于重大利好,可能推动短期股价上涨;遇到高管减持,会提示减持比例1.2%,且为个人资金需求,利空影响有限。有次我刚挂了委托单,公众号突然弹出提醒:你关注的XX股发布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下降50%,舆情分析为利空,建议评估持仓,我马上撤单,避免了当天近3个点的下跌,这波操作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工具的价值。
除了实时消息分析,它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也帮我减少了很多无效操作。早上开盘前花5分钟看舆情报告,里面会写清楚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汇总,甚至技术面和业绩表现,相当于提前给股票做了个体检。比如某只股票舆情评分突然从80分掉到50分,报告里会说明是行业政策收紧,多家券商下调评级,这时候我就不会急着买入,自然也减少了后面可能的撤单。现在我基本养成习惯:每天先看舆情报告定策略,再根据实时消息调委托,撤单频率比以前少了一半还多。
可能有人问:撤单要不要手续费?这点可以放心,A股不管是买入撤单还是卖出撤单,只要没成交,都不收任何费用。但要注意,撤单后资金或股票的可用时间——A股当天撤单,资金马上回到可用余额,股票也是,不影响当天继续交易。不过如果是信用账户,涉及融资融券的撤单,最好咨询券商,规则可能略有不同。
其实撤单本身是中性操作,但频繁撤单说明交易计划不清晰,容易追涨杀跌。与其临时手忙脚乱撤单,不如提前做好功课:用舆情宝的舆情评分筛选近期消息面稳定的股票,结合财务AI评分看公司基本面(评分越高财务越健康),再参考研报评级判断机构态度,这样选出来的股票,委托价格也更有底气,自然不用频繁调整。
最后说句实在话:现在信息更新太快,单靠人工盯盘、分析消息根本跟不上节奏。想试试用AI帮你实时监控股票消息、分析利好利空?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查看舆情评分和报告,紧急消息还能通过希财网公众号推送,不用一直盯着软件。要是觉得好用,再考虑开通会员,具体套餐和权益在小程序里都能看到,投入不高,但可能帮你避免一次错误操作,这性价比就值回票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