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这些年,我见过太多朋友对着K线图里的MACD指标发愁。有人说金叉买死叉卖就能赚钱,我刚开始也信了这套。结果呢?好几次明明出现金叉进场,股价却掉头往下,套了快一个月才解套。后来才明白,MACD哪有那么简单,它的用法藏着不少细节,今天就把我这些年总结的详细用法分享出来,全是实战里摔过跟头才悟到的干货。
先得弄明白MACD到底是什么。它在K线图下方通常有两条曲线和一堆红绿柱子。那两条曲线,一条叫DIF,一条叫DEA。DIF是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的差,简单说就是股价短期和长期趋势的偏离程度。DEA呢,你可以理解成DIF的均线,用来平滑DIF的波动。至于红绿柱子,其实是DIF减去DEA的差值,柱子越长,说明短期和长期趋势的偏离越厉害;柱子由绿变红或者由红变绿,就是趋势可能要变的信号。
最基础的用法就是金叉和死叉。DIF向上穿过DEA,柱子由绿转红,这就是金叉,很多人把它当成买入信号。反过来,DIF向下穿过DEA,柱子由红转绿,就是死叉,当成卖出信号。但我必须说,光看这个就操作,跟赌博没两样。我早期吃过的亏里,至少有一半是因为只看金叉死叉。比如去年有次,股价在下跌趋势里突然出现金叉,我赶紧进场,结果那只是下跌途中的反弹,金叉之后没涨两天就继续跌,后来才发现,当时整个板块都在调整,个股根本撑不住。
比金叉死叉更有用的是背离。背离分两种,顶背离和底背离。顶背离就是股价越涨越高,创新高了,但MACD的DIF却没跟着创新高,反而越来越低。这时候就得小心,说明上涨动力不足,可能要回调。我印象很深的一次,一只股票连续涨了三周,股价新高不断,MACD的DIF却在第三周开始往下走,当时没当回事,觉得还能涨,结果没过几天,公司出了个业绩预告不及预期的消息,直接跌停,那波顶背离就是明显的预警信号。底背离正好相反,股价创新低,DIF却不创新低,这时候往往是跌到位的信号,后面反弹的概率很大。
用MACD的时候,千万别单一指标定输赢。我现在看MACD,一定会结合趋势和成交量。如果是上升趋势,股价沿着5日均线往上走,这时候出现金叉,配合成交量放大,那可靠性就很高。要是下降趋势,股价一直被10日均线压着,就算出了金叉,也可能只是小反弹,别轻易进场。成交量也很关键,金叉的时候成交量突然放大,说明有资金进场,信号更可信;要是金叉时成交量还是蔫蔫的,大概率是主力在诱多。
不过就算把这些都考虑到,MACD还是会有滞后性。有时候信号出来,股价已经涨了一段或者跌了一段,这时候追涨杀跌很容易被套。更麻烦的是假信号,明明看着是底背离,结果公司突然爆出个利空消息,业绩大幅下滑,股价直接破位。这种时候光看技术面根本没用,得结合基本面和消息面。这两年我养成了个习惯,每天开盘前都会花十分钟看看手里股票的消息,还有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前要一个个网站刷新闻,看财报,累得不行还容易漏掉关键信息。直到今年用了希财舆情宝,才算把这个痛点解决了。它能实时监控全网的消息,不管是公司公告研报还是突发新闻,都能汇总过来,最关键的是AI会直接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对股价可能有什么影响。每天早上打开它,我选的那些股票的舆情评分、利好利空消息、业绩表现都清清楚楚,再也不用自己一个个去筛信息了。
除了这些基础用法,MACD的柱状线变化也值得盯。柱子由短变长,说明趋势在加强,比如红柱子越来越长,股价大概率还会涨;柱子由长变短,哪怕还没出现死叉,也要警惕趋势可能要放缓。还有不同周期的配合,我习惯看周线和日线的MACD。周线MACD如果是向上的,说明大趋势是涨,这时候在日线找金叉进场,安全系数更高。要是周线MACD向下,日线就算出金叉,也只能做短线,见好就收。
另外,MACD毕竟是技术指标,反映的是价格趋势,公司本身好不好才是根本。有些股票MACD看着很漂亮,金叉加底背离,但财务状况一塌糊涂,这种票涨起来也是虚的,随时可能暴雷。现在我会用希财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这两个指标对价值投资者太有用了。财务AI评分高的公司,财务健康度好,抗风险能力强;AI估值能看出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上涨空间有多少。选股票的时候,我会先看财务评分和估值,再结合MACD找买卖点,这样心里才踏实。
说到底,MACD是个好工具,但工具要用对地方。它不是万能的,得结合趋势、成交量、基本面、消息面一起看。这些年我踩过的坑告诉我,股票投资拼的不是单一指标的运用,而是综合分析的能力。现在每天花在研究指标和消息上的时间比以前少多了,效率却高了不少,这多亏了希财舆情宝这些智能工具。对了,这个工具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刷新的舆情、报告、评分都能免费看,就算想深入用,会员价格也不高,一杯咖啡钱就能换来一整天的安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点击文末的入口就能免费体验,试试用智能工具帮你把MACD的信号过滤得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