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手里的股票要是碰上公司退市该怎么办。说实话这种问题每次看到都挺揪心的,毕竟都是真金白银投进去的。去年有个老股民朋友就遇到过类似情况,半夜给我发消息说股票突然被ST,连续跌停后直接公告退市风险,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我太懂了。今天就结合这些年见过的案例和自己总结的经验,聊聊退市后散户手里的股票到底该怎么处理。
首先得明确,退市不是说股票立刻就成废纸了。A股市场对退市有一套完整的流程,第一步通常是进入退市整理期。这个阶段一般有十五个交易日,股票代码会加上退字标识,依然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这时候散户最该做的就是冷静评估,不要被恐慌情绪带着走。记得有次帮邻居看账户,他持有的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第一天就跌停,当时他想割肉但卖不出去,后来才知道这种时候挂单时间很关键,早间集合竞价阶段提交委托成功率会高一些。不过这里要提醒,不是所有退市整理期的股票都值得卖,有些公司可能有重组预期或者业绩改善的可能,但这种情况概率太低,普通散户很难判断,稳妥起见还是优先考虑及时止损。
如果错过了退市整理期,股票会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三板市场。这时候股票并非完全不能交易,只是交易规则和主板不一样。散户需要先去开户券商营业部办理确权手续,开通三板交易权限,不同券商的办理流程可能有差异,最好提前打电话咨询客服。三板市场的交易频次分几种,有的一周交易三次,有的一周一次,甚至还有些只能一次性转让。价格波动也比较大,有时候一天能跌去一半,成交也不活跃,想卖出可能需要等很久才能找到买家。我见过有股民的股票在三板挂了半年才成交,最后到手的钱还不够当初手续费的,所以进入三板后更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心理准备。
再坏的情况就是公司彻底破产清算。这时候散户作为股东,只能等清算组对公司资产进行处置后,按顺序参与分配。但破产清算的清偿顺序是有先后的,首先要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和社保,然后是税费和债务,最后剩下的资产才轮到股东分配。现实中很多退市公司走到这一步时已经资不抵债,股东往往分不到任何东西。之前接触过一个案例,某退市公司清算后,股东每人只分到几毛钱,连当初买入的零头都不够。所以一旦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散户基本可以做好血本无归的心理预期。
其实很多退市风险在早期就有信号,只是普通散户容易忽略。比如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这些财务异常都会在公司公告里披露。还有就是负面舆情集中爆发,比如实控人被调查、违规担保、资金占用等消息,这些都是退市的前兆。以前我自己炒股的时候,也经常因为没及时看到这些消息而踩坑,后来开始用一些工具辅助判断。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自选股的舆情动态,它的AI舆情功能会实时监控全网新闻公告研报,每天更新舆情评分和报告,里面会明确列出利好利空消息和股价异动原因。有一次我关注的某只股票连续三天舆情评分下降,报告里提到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虽然当时股价还没大跌,但我果断减仓了,后来没过多久公司就被ST,现在想想真是后怕。
除了舆情监控,财务健康度也是提前规避退市风险的关键。很多退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早就亮红灯了,只是散户看不懂财报里的猫腻。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挺实用的,它会生成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财务越健康。我认识一个老股民,以前买股票从来不看财报,觉得那些数据太复杂,后来用了舆情宝的财务评分,只要看到评分低于60分的股票就直接排除,这两年踩雷的概率明显低了很多。现在这个工具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不用花钱也能看到基础的评分和报告,对散户来说挺友好的。
最后想提醒大家,面对退市风险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不要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去抄底。很多散户看到退市股连续跌停后觉得价格低,想进去博反弹,结果越套越深。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判断公司有没有退市风险,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市场风险提示,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用免费额度看看舆情评分和财务报告,提前做好风险预警。投资路上保住本金比什么都重要,花点时间学习风险识别方法,用工具辅助判断,总比真的踩雷后追悔莫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