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朋友的消息,问手里有笔闲钱,三五个月内可能要用,短期理财选哪个比较好。说实话,这问题看着简单,其实里面门道不少。短期理财不像长期投资可以慢慢等收益,核心就是要在流动性和收益之间找平衡,还得兼顾风险。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掰扯掰扯常见的短期理财方式,帮大家理理思路。
先说说最基础的活期存款。这玩意儿几乎是零门槛,钱放银行里,随用随取,安全性没话说,毕竟有存款保险兜底。但缺点也明显,收益太低了,现在一年期活期利率也就百分之零点几,放久了相当于钱在慢慢缩水。所以活期存款只适合放应急资金,比如未来一两周就要用的钱,追求绝对安全和随时可取,其他情况真不建议多放。
比活期存款收益高点的是货币基金。大家平时用的余额宝微信零钱通都属于这类。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这些低风险资产,流动性也不错,很多都是T+0赎回,当天就能到账。收益方面,最近几年虽然不如以前,但普遍比活期高不少,大概在百分之一点几到二点几之间波动。适合放日常开销的备用金,比如一个月的生活费,既能有点收益,又不耽误随时用。不过要注意,有些货币基金每天快速赎回有限额,大额取用可能需要提前预约。
再往上走,就是银行或理财子公司的短期理财产品。这类产品期限一般从7天到3个月不等,收益比货币基金要高一些,通常在百分之二到三之间。但大多是封闭式的,买了之后到期才能取,中途不能赎回,流动性不如前两种。风险方面,这类产品大多是R1或R2级,属于低风险或中低风险,本金亏损的概率不大,但收益不是固定的,可能会有波动。选择的时候要看清楚产品说明书,关注资金投向,避开那些挂钩高风险资产的。适合手里有笔钱确定几个月不用,想稍微提高点收益的朋友。
国债逆回购也是个不错的短期理财工具,尤其是对有证券账户的人来说。简单说就是把钱借给别人,对方用国债做抵押,到期还本付息。安全性很高,毕竟有国债兜底。期限灵活,从1天到182天都有,收益是浮动的,平时可能跟货币基金差不多,但到了节假日前后,市场资金紧张的时候,收益往往会飙升,有时候甚至能到百分之五以上。操作也简单,在证券账户里就能买,到期自动到账。不过它的缺点是需要有证券账户,而且收益波动大,想拿到高收益得看准时机适合股市空仓的时候,用闲置资金临时赚点零花钱。
还有银行结构性存款,这个得稍微注意一下。它的收益不是固定的,而是挂钩一些市场指标,比如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通常会有一个保底收益,然后根据挂钩指标的表现决定最终收益。收益上限可能比普通理财产品高,但也有可能只拿到保底收益。风险比普通理财稍高一点,毕竟挂钩市场,存在不确定性。适合能接受收益波动,想博取更高收益,同时又希望有保底的朋友。买之前一定要看明白挂钩的是什么,自己能不能理解其中的风险。
说了这么多产品,可能有人会问,到底哪个最好。其实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选短期理财,首先得明确自己的资金什么时候要用,是随时可能用,还是确定三个月不用。然后看自己能接受多大风险,是只想保本,还是能接受收益波动。最后再看收益预期,别指望短期理财能赚大钱,主要是让闲置资金不躺平。
不过这里有个痛点,很多人选的时候只看眼前收益,忽略了市场变化。比如前阵子有个政策调整,部分银行的短期理财收益突然降了不少,有朋友没及时关注,到期后又续买了同款,收益就少了一截。还有些时候,国际市场波动会影响结构性存款的挂钩收益,这些信息如果不能及时获取,很容易踩坑。
我自己做短期理财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会用一些工具来帮我监控市场动态。比如希财舆情宝,它有个风口解读功能挺实用的。像央行调整利率监管政策变化这些,它能很快分析出对哪些理财板块有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逻辑是什么。比如之前央行降准,它马上解读出市场流动性会宽松,货币基金收益可能会承压,建议短期可以适当配置一些国债逆回购,尤其是临近节假日的品种。这样我就能提前调整,避免收益损失。
每天它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政策解读市场分析这些,不用花钱就能看。如果觉得不够用,开通会员也不贵,一顿饭钱就能用一个月,投入产出比挺高的。毕竟短期理财本来就是为了让钱不闲置,用少量成本避免收益损失,还是挺划算的。
如果你也觉得选短期理财时信息太多看不过来,担心错过市场变化,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最新的市场解读。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体验一下它的风口解读功能,看看能不能帮你选到更适合的短期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