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入市那会,每天下午两点五十就开始坐立难安——眼睛盯着屏幕,手指放在交易软件上,就怕最后三分钟股价突然“发疯”。要么噌地往上冲,要么哐地往下砸,好几次我急着挂单,结果要么没成交,要么成交价跟我想的差一大截。直到有次跟老股民喝酒,他笑着说:“你连最后三分钟的规则都没搞懂,瞎盯什么盘?”
后来我专门查了交易所的规则才明白:现在沪深京所有A股的收盘价,都是用“收盘集合竞价”产生的。简单说就是,每天14:57到15:00这三分钟,不是像平时那样逐笔成交,而是把所有投资者的挂单攒到一起,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撮合成交,最后那个统一的成交价,就是当天的收盘价。更关键的一点——这三分钟里,你可以挂单,但绝对不能撤单!我有次犯过傻:14:58挂了个卖单,突然想起要改价格,结果点了十分钟撤单都没反应,直到收盘才成交,吓得我手心全是汗。
搞懂规则后,我才算明白尾盘异动的“真相”。比如有的股票最后三分钟突然拉涨,不是有人“坐庄操控”,而是集合竞价期间涌进了大量买单——可能是机构要调整仓位,也可能是突发了利好消息,大家集中挂单,结果撮合成交价就被推上去了。反过来,如果有大量卖单,股价就会往下砸。但这种波动大多是“瞬时的”,因为集合竞价只看最后三分钟的挂单,不像连续竞价那样有持续性。
那最后三分钟到底要不要交易?我自己踩过坑后总结:除非你对这只股的基本面、消息面摸得门清,否则别瞎凑这个热闹。比如你想卖股,要是在最后三分钟挂单,万一没成交,就得等第二天;要是想买,万一挂的价格太高,成交后成本直接上去了。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容易被尾盘的情绪带着走——看到涨就追,看到跌就卖,结果反而买在高点、卖在低点。
现在我根本不用天天盯着尾盘看,因为我用了希财舆情宝。它的自选股舆情报告太省心了——每天收盘后,报告里会直接写清楚当天股价异动的原因:是行业出了政策,还是公司发了公告,甚至连分析师的观点都汇总好了。还有那个舆情评分,红色箭头往上走,说明近期市场对这只股的情绪在变好;绿色往下,我就会多留意是不是有什么利空没注意到。关键是每天有免费查看额度,平均一天一块钱,比我以前花几个小时翻新闻、找研报省太多了——毕竟时间才是最值钱的。
其实股市里的规则从来都不是“坑”,而是“路标”——你搞懂它,就能少走弯路;你用对辅助工具,就能把精力花在更重要的地方。要是你也不想天天盯着尾盘猜来猜去,可以去希财网公众号看看,或者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免费体验几天,说不定能帮你省不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