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股票里的量比是什么?结合我3年炒股经验的实用解读与避坑技巧

两融张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两融张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我刚炒股那两年,眼里只有K线图上的红色箭头和绿色瀑布,满脑子想的都是“这只股能冲几个板”“要不要追涨”,完全没把成交量当回事。直到有一次踩了大雷——某只股票早盘突然拉涨6个点,我看价格往上窜就急着满仓冲进去,结果下午直接跌停。后来翻数据才发现,当天早盘的量比居然到了7.2,比过去5天同一时间段的平均成交量高了6倍多,但我压根没注意到这个信号,更没去查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股票里的量比是什么?结合我3年炒股经验的实用解读与避坑技巧

后来跟小区楼下的老股民聊天才搞懂,量比其实就是股票当下交易热度的“晴雨表”。它的算法特别简单:用现在的实时成交量(一般看最近5分钟),除以过去5天同一时间段的平均成交量。比如量比是1.8,说明现在的交易热度比过去5天平均高80%;如果是0.4,就是冷了60%。但光知道数字没用,得结合场景去判断——

比如早盘开盘后的10分钟,量比突然飙升到3以上,这时候得先问自己:是有突发利好(比如业绩预增、政策支持),还是主力在拉高出货?我以前就吃过没查消息的亏,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的自选股监控,才慢慢改掉这个毛病。比如上星期有只自选股早盘量比到2.7,我刚打开APP,就收到了舆情宝的推送——公司刚发了“上半年核心产品销量增长50%”的公告,AI还直接告诉我“这个增长是主营业务带来的,不是靠卖子公司凑的,对股价支撑强”。我结合量比和这个消息,才敢加仓,后来果然连涨了3天。

但量比不是越高越好,比如尾盘最后15分钟,量比突然冲到4以上,大概率是主力在砸盘或者出货。我去年就遇到过一次:某只股尾盘量比到5.1,价格从平盘拉到涨3%,我以为要“翘尾起飞”,结果第二天一开盘就跌停——后来看舆情宝的舆情报告才知道,当天晚上公司出了“大股东减持2%”的公告,主力提前知道消息,尾盘拉一下吸引散户接盘。从那以后,只要尾盘量比异常,我第一反应就是打开舆情宝看有没有未披露的消息,再也没踩过这种坑。

其实量比就是个“提醒器”,它告诉你“现在股票在异动”,但到底是“好异动”还是“坏异动”,得靠后面的信息支撑。我现在的习惯是:看到量比超过2,先打开舆情宝看对应的舆情评分——如果评分在7以上(满分10),说明近期舆情是正向的;再看舆情报告里的“股价异动原因”,有没有机构增持、业绩好转这类实锤;最后结合技术面(比如均线有没有支撑),这样判断才稳。

以前我每天要花2个小时翻新闻、看研报,还经常漏消息;现在用舆情宝,每天10分钟就能看完自选股的所有关键信息,关键是它能帮我避开信息差——比如有些消息刚出来,散户还没反应过来,舆情宝已经推给我了,而且AI直接把“利好还是利空”讲明白,不用我自己猜。对了,它现在每天有免费查看额度,直接搜微信小程序“希财舆情宝”就能用,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消息推送更及时。

其实炒股最怕的就是“瞎蒙”:看到量比高就追,看到量比低就卖,结果往往是追在山顶、卖在谷底。量比是工具,舆情是补充,两者结合才能搞清楚“为什么异动”“要不要跟进”。我现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闭着眼冲”了,毕竟钱是自己的,多花点时间确认信息,总比踩坑亏了强。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I炒股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