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人问我,看盘的时候到底该看成交量还是成交额?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刚入市的时候也纠结过很久,甚至因为搞不清两者的区别吃过亏。今天就结合我10年的实战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看完你就知道以后该怎么用了。
先搞清楚定义。成交量指的是当天成交的股票总股数,单位是手(1手=100股);成交额是当天成交的总金额,单位是元。举个例子,同样是成交1000手股票,股价10元的股票成交额是100万,股价100元的就是1000万。你看,同样的成交量,背后的资金规模可能差10倍,这就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
那什么时候看成交量,什么时候看成交额?我的经验是分场景。比如你选了一只低价股,想判断它在低位有没有资金介入,这时候重点看成交额。因为低价股股价低,哪怕成交量大,成交额可能很小,说明只是散户在折腾;但如果成交额突然放大,比如平时每天成交500万,某天突然到2000万,这时候就要注意,可能有主力资金在进场。反过来,要是高位股出现回调,这时候看成交量更有用。比如一只100元的股票,某天成交额还是1亿,但成交量从1000手降到500手,说明虽然金额没变,但参与交易的人少了,交投活跃度在下降,这可能是个危险信号。
不过这里有个误区,很多人只盯着量能指标看,忽略了背后的资金性质。我以前就犯过这错,看到一只股票成交量突然放大,以为是机会,冲进去才发现是游资在拉高出货,第二天直接低开被套。后来才明白,成交量和成交额只是结果,关键要搞清楚谁在买、谁在卖。是主力资金在流入,还是散户在接盘?这些信息光看量能是看不出来的,得结合资金面数据。
说到资金面分析,这几年我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用工具提高效率。以前每天收盘后,我都要花两三个小时整理龙虎榜、主力资金流向,有时候数据太多还容易出错。现在用希财舆情宝就省心多了,它里面专门有个资金面分析模块,能实时抓取主力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甚至能拆解龙虎榜里机构和游资的动向。比如上个月有只股票突然放量上涨,我点开舆情宝的主力资金流向,发现是北向资金和机构在净买入,而不是游资快进快出,这才敢放心持有。
可能有人会说,这种工具是不是很贵?其实还好,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像主力资金流向、龙虎榜数据这些,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次,足够普通散户用了。就算想解锁更多功能,会员价格也不高,比起自己花时间整理数据,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毕竟对股民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错过一个机会可能比会员费损失大得多。
当然,成交量和成交额只是分析的一部分,还得结合消息面、业绩面。比如一只股票放量下跌,光看量能可能以为是出货,但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功能会告诉我,是不是因为突发利空(比如业绩暴雷),还是正常的回调。它会给股票打个0-100分的舆情分,分数低可能是有负面消息,这时候就要警惕了。我现在每天开盘前都会看一眼自选股的舆情评分,分数突然下降的就先规避,省了不少麻烦。
最后想说,炒股没有万能指标,成交量和成交额好用,但不能孤立看。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资金面、消息面、技术面一起分析。如果你觉得自己整理这些数据太麻烦,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就能免费体验,每天的免费额度足够新手入门了。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也能直接进入舆情宝,不用下载APP,很方便。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纠结成交量还是成交额的朋友,记住,工具是辅助,关键还是形成自己的分析逻辑。但有个好工具,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这也是我用了这么多年舆情宝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