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一人开多个证券账户对打新有好处吗?实操经验

资深安经理            来源:希财网
资深安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我一个人开好几家券商的账户,打新中签率会不会更高?说实话,刚入市那几年我也琢磨过这事儿,甚至真去开了3个账户试了半年,结果发现这里面门道不少,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我的实操经历,帮大家避避坑。

一人开多个证券账户对打新有好处吗?实操经验

先把规矩说透:多开账户对新股打新,基本没用

A股打新(也就是新股申购)的核心规则是市值配售,简单说就是你持有多少股票市值,决定了你能有多少申购额度,而且同一个身份证下的所有账户,市值是合并计算的。比如你在A券商有10万沪市市值,在B券商也有10万沪市市值,实际申购时额度还是按10万算,多开账户根本不会让额度翻倍。

我当年开3个账户时,天真以为每个账户都能单独算额度,结果每次申购都提示超出上限,白忙活一场。后来打电话问券商客服才搞明白,交易所系统会自动识别身份证,合并所有账户的市值,多开账户反而要记多个密码、转来转去资金,徒增管理成本。现在我身边还有朋友不信邪,开了5个账户,结果打新一年,中签次数跟我用一个账户时没差别,还总因为忘了某个账户的资金余额导致中签后没钱缴款,白白浪费机会。

可转债打新:以前能多账户薅羊毛,现在得看规则

要是几年前,可转债打新确实能靠多账户提高中签率,因为当时很多券商支持空账户申购,就算没股票市值也能打。但2022年可转债新规后,明确要求持有一定市值才能申购,跟新股打新规则对齐了。所以现在想靠多开账户搞可转债批量申购,基本也行不通了。

不过有个例外:如果家人名下没开户,用他们的身份证开正规账户(注意必须是本人操作,不能代持),在合规范围内增加申购账户,理论上能提高中签概率。我老婆的账户就是我帮她打理的(她知情且同意),俩账户一起打可转债,一年下来确实比单账户多中了3-5签,虽然每签赚得不多,但蚊子腿也是肉。但要是自己一个人开多个账户,纯属折腾。

与其折腾账户,不如花精力在这3件事上(亲测有效)

既然多开账户意义不大,那怎么才能实实在在提高打新成功率?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分享几个合法合规的小技巧:

1. 提高持仓市值,但别all in单只股

打新额度跟市值挂钩,市值越高额度越多。我现在沪市和深市各保持20万左右的市值(具体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基本能顶格申购大部分新股。但千万别为了凑市值买垃圾股,之前有个粉丝为了打新,全仓买了一只ST股,结果股票退市,打新赚的那点钱根本不够赔。

2. 坚持全覆盖申购,别挑肥拣瘦

很多人看新股发行价高就放弃申购,其实大错特错。A股历史上新股破发率不算高,尤其是小盘股,只要公司基本面没问题,中签后大概率能赚点。我从2018年开始,不管什么新股、什么价格,只要有额度就申购,一年下来中签次数比那些选择性申购的朋友多不少。

3. 打新前先排雷,避开破发风险

这两年新股破发越来越常见,光靠运气不行,得学会筛选。我现在申购前一定会做两件事:一是看财务健康度,比如营收增速、净利润稳定性;二是看市场情绪,要是这只新股所属行业最近负面消息多,就算中签也可能赔钱。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我现在常用的一个工具——希财舆情宝。它有个AI财务评分功能,会把公司财务数据拆成偿债、盈利、成长等6个维度打分,最后给个综合评分,我一般只申购评分60分以上的股票。还有舆情评分,0-100分对应不同标签,低于40分的负面股我直接pass。

举个例子,上个月有只创业板新股,发行价28元,看起来不贵,但用舆情宝一查,财务评分52分(刚过强中性),舆情评分才25分(负面标签),下面的风险预警提示公司核心产品毛利率连续3个季度下滑。我当时就没申购,结果上市当天直接破发,跌了12%,中签的朋友哭都来不及。

现在这个工具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比如舆情评分、财务评分、舆情报告这些核心功能,不用花钱就能看。大家要是感兴趣,可以去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先体验下怎么用数据筛掉垃圾股,比盲目打新靠谱多了。

最后说句大实话:打新是锦上添花,别当发财捷径

多开证券账户这事儿,折腾半天大概率是白费功夫,新股打新看市值,可转债打新看运气,真正能靠打新赚大钱的人,往往是那些既有足够市值、又懂得筛选标的、还能长期坚持的人。

与其纠结开几个账户,不如把精力放在研究公司基本面、学习看财务报表、避开高风险个股上。要是觉得自己分析不过来,就用工具辅助,比如我刚才说的希财舆情宝,花点小钱开个会员(具体价格大家自己去看,我觉得比亏一次破发新股划算),至少能帮你在打新前把好风险关。

记住,股市里最稳的赚钱方法,永远是不踩坑比多中签更重要。现在就去体验下舆情宝的免费功能吧,看看你持仓的股票评分怎么样,心里也能更有数。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