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炒股那几年,我对筹码集中度这四个字完全没概念。总听老股民说这票筹码集中,要拉了,或者筹码太散,没戏,自己对着K线图瞅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后来吃过几次亏——明明看着股价低位横盘,以为是主力在吸筹,冲进去就被套,才明白筹码集中度这东西,真不是随便看看就能懂的。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筹码集中度小于3%到底意味着什么,散户怎么看才能少走弯路。
先得说清楚,啥是筹码集中度?简单讲,就是一只股票的流通盘被多少人拿着。数值越低,说明筹码越集中,比如小于3%,就意味着大部分流通股捏在少数人手里,可能是机构,也可能是大户;数值越高,说明筹码越分散,大多在散户手里。咱们散户常听说主力控盘,其实从筹码集中度就能看出点门道——筹码集中,主力才好拉升,因为抛压小;但反过来,如果主力已经拉得很高了,筹码还集中,那可能就是在找接盘侠,等着出货。
我之前踩过一个坑。有只票连续三个月筹码集中度从15%降到2.5%,当时我心想这下主力控盘了,要起飞,赶紧重仓跟进。结果呢?股价横盘两周后直接跳水,后来才发现,股东人数虽然减少了,但龙虎榜显示机构席位一直在净卖出——原来人家是边吸筹边出货,玩的是障眼法。那时候要是知道怎么结合资金流向和股东动向分析,也不至于亏那么惨。
所以说,筹码集中度小于3%,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陷阱。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看清背后的资金动作和公司基本面。但实话实说,散户想搞明白这些太难了:筹码数据得从财报里扒股东人数变化,还得结合龙虎榜、大宗交易,主力资金流向更是藏在各种分时图和成交明细里,光整理这些数据就得花大半天,更别说分析了。我后来之所以能避开类似的坑,多亏了一个工具——希财舆情宝,它算是帮我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老毛病。
比如上个月,我关注的一只票筹码集中度降到2.8%,按以前的习惯可能又冲动了,但这次我先用舆情宝查了查。它里面有个资金面分析,能实时抓取主力资金流向和股东人数变化,直接告诉我近3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000万,股东人数较上期减少12%——这说明筹码集中确实是真吸筹,不是出货。更省心的是,它还会把这些数据和股价趋势、利好利空消息汇总到一起,生成一份舆情报告,不用我自己对着一堆零散数据瞎猜。
光看筹码和资金还不够,还得看市场情绪和公司本身靠不靠谱。我记得去年有只票筹码集中度1.9%,资金也是流入,但我用舆情宝一查舆情评分,只有28分(负面标签),再看财务评分,近一年才45分(弱中性)。后来才知道,那公司虽然筹码集中,但有笔大额商誉减值风险,机构早就偷偷下调了评级——这些信息要是靠自己找,估计等到公告出来,股价都跌完了。现在用舆情宝,它会直接给股票打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低于40分就得警惕;财务评分也会从偿债、盈利等6个维度打分,低于50分的公司,就算筹码再集中,我也不敢碰。
其实散户炒股,最怕的就是信息滞后和分析不全面。要么看到筹码集中就冲,要么被各种消息搞得晕头转向。但用对工具真的能省力很多——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查看舆情报告和舆情评分的额度,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试试它的资金面分析和舆情评分,先体验再决定要不要开通会员,投入成本很低。反正我现在每天开盘前都会用它扫一遍关注的票,看看筹码、资金、舆情有没有变化,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盯盘到半夜,还经常错过关键信息。
最后想说,筹码集中度小于3%不是圣旨,既不能盲目追,也别一概而论觉得是风险。关键是你能不能把筹码、资金、情绪、基本面这些维度串起来看。要是觉得自己分析不过来,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花几分钟看看它整理好的核心数据,总比自己瞎琢磨强。记住,炒股是认知的变现,工具是帮你提升认知效率的,用好了才能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