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好多股友问我,一个身份证开两个证券账户,打新股是不是能多中签?这个问题我之前也纠结过,特意翻了交易所规则,还实操了大半年,今天就把经验掏出来,给大家说清楚这里面的门道,顺便聊聊怎么用工具提高打新成功率。
一、先把规则搞明白:一个身份证,打新额度只有一个
刚开始玩股票时,我听人说多开几个账户打新,中签率翻倍,傻乎乎跑去开了三个券商账户。结果第一次打新,三个账户都申购了同一只新股,最后只显示一个有效申购。后来才知道,沪深交易所早就规定:一个身份证名下的所有证券账户,打新额度是合并计算的,重复申购只会按第一次算,多出来的都是无效单。
那为啥还有人开两个账户?我琢磨了下,主要是这两个原因:
1. 用不同券商的功能:比如A券商打新提醒及时,B券商有新股日历,开两个账户能互补;
2. 给家人开户:用配偶、父母的身份证多开账户(注意合规,必须是本人操作),这才是真正能增加申购次数的办法。
所以,如果是自己的身份证,开两个账户打新数量没意义,但质量上能优化——比如把市值分散在两个账户,用不同券商的打新工具,避免漏申购。
二、打新想中签,这3个实操细节比多开户更有用
我自己现在用两个账户打新,不是为了多申购,而是把流程磨得更细了。分享几个亲测有效的技巧:
# 1. 市值配置:别all in 一只股,分散到沪深两市
打新额度和持仓市值挂钩,沪市1万市值=1个申购单位(1000股),深市5000市值=1个单位(500股)。我之前踩过坑,重仓一只沪市大盘股,结果深市新股没额度,白白错过好机会。现在改成沪市60万+深市40万的配置,两市新股都能顶格申购,覆盖更全。
# 2. 开户选券商:重点看打新提醒和佣金
两个账户最好选不同券商,比如一个大券商(服务稳),一个互联网券商(佣金低)。我选的两家,一家有新股中签自动缴款(避免忘记存钱),另一家打新前会推送新股基本面简评,虽然不如专业工具详细,但比自己瞎蒙强。
# 3. 申购时间:避开刚开盘的拥堵期
交易所9:30开始接受申购,但刚开盘时申购单太多,系统可能漏单。我试过早上9:30、10:30、下午2:00三个时间点,发现10:30-11:00之间中签率略高(纯个人体感,没有绝对数据),可能是这时候申购的人少点?大家可以试试。
三、比多开户更重要的:怎么避免中签即破发?
打新最惨的不是不中,是中了个破发股,一上市就亏几千。去年我中过一只科创板新股,开盘直接跌15%,当天就亏了5000多,气得我好几天没看盘。后来才明白,打新不是闭眼申,得学会挑新股。
怎么挑?我现在打新前必做两件事:
1. 看公司基本面:至少得知道这公司是干嘛的,有没有核心技术,最近有没有负面新闻(比如监管处罚、业绩变脸);
2. 看市场情绪:如果最近新股破发率高,就少申;如果市场热,就积极点。
但散户哪有那么多时间研究?我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才算把这事儿变简单了。它的AI舆情功能能实时抓新股的研报、新闻、股吧讨论,然后生成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前阵子有只半导体新股,舆情宝给了85分(强烈正面),理由是行业政策利好+券商研报一致看多,我果断申购,上市后涨了20%,赚了小一万。
最有用的是风险预警,之前有只新股舆情评分只有30分(负面),点开一看,舆情宝提示公司存在商誉减值风险,近三年研发投入下滑,我直接放弃申购,后来这股果然破发了12%。这种避雷能力,对散户来说太刚需了。
四、用工具提高打新效率,免费体验先试试水
可能有人觉得用工具还要花钱,不值当。但我算过一笔账:打新中一签平均赚5000,用工具提高10%的中签质量(避开破发、选中好股),一年多赚的钱就远超会员费。而且希财舆情宝现在有免费体验,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每天能免费看几次舆情评分和研报解析,不用先掏钱,觉得有用再考虑开会员。
我自己每天早上会花5分钟,用舆情宝看看当天新股的舆情报告:评分多少、机构评级是买入还是中性、有没有潜在风险。比如今天有只新股,舆情评分72分(正面),机构平均目标价比发行价高15%,这种就可以重点申购。整个过程不用盯盘,小程序直接推送,省了不少事。
最后说几句:打新是概率游戏,但能靠细节和工具提升胜率
一个身份证开两个账户,核心是优化流程,而不是增加额度。真正提高打新收益的,是市值配置、新股筛选、风险规避这三件事。如果你平时没时间研究新股基本面,或者总担心踩雷,可以试试希财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免费体验先感受下——毕竟打新赚的是辛苦钱,能靠工具少走弯路,何乐而不为?
想获取每天的新股舆情评分和打新攻略,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推送新股的舆情报告和机构评级。现在就去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看看今天的新股值不值得申购吧。
(提示:免费体验包含每日刷新的舆情评分、研报解析查看额度,其他功能需开通会员,具体权益可在小程序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