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留言,问自选股怎么导入到另一个软件。说实话,我刚开始换软件时也踩过坑——手动输了二十多只股票,结果漏了两只长期跟踪的,后面复盘才发现,白白错过一波机会。今天结合这几年的经验,聊聊自选股导入的实用方法,顺便说说导入后怎么高效管理这些股票,避免导过去就扔着不管的情况。
先说说最常用的3个导入方法,亲测有效
# 1. 本地文件导出导入(适合电脑端操作)
大部分软件都支持导出CSV或TXT格式的自选股文件。以我常用的流程为例:打开旧软件,在自选股页面找到更多按钮,里面一般有导出自选股选项,选CSV格式保存到桌面。接着打开新软件,同样在自选股页面点导入,选择刚保存的文件,跟着提示勾选股票代码和名称,确认后就能批量导入了。
注意:不同软件的导出选项位置可能不一样,比如有的在工具菜单里,有的在设置里,多点点就能找到。导出时记得勾选包含代码和名称,避免导入时识别出错。
# 2. 云端同步(适合手机端,懒人首选)
现在很多软件支持账号云端同步,比如用手机号登录旧软件,在个人中心开启自选股同步,再用同一个账号登录新软件,系统会自动同步自选股。我试过同花顺和通达信的账号同步,基本1分钟内就能搞定,连排序顺序都能保留,比导文件省事多了。
不过有个小提醒:部分小众软件可能不支持跨平台同步,导入前最好先查一下新软件的帮助中心,确认是否支持你常用的同步方式。
# 3. 手动复制粘贴(适合少量自选股)
如果自选股只有几只,直接复制代码列表更快。比如在旧软件里长按自选股列表,选择复制代码,然后在新软件的添加自选股页面粘贴,系统会自动识别。我之前帮我爸导过,他就5只股票,复制粘贴10秒搞定,比找导出按钮还快。
导入后别放着不管!这些管理痛点得解决
导完自选股只是第一步,我见过很多人导过去后就扔在那里,结果自选股变成僵尸列表——既不知道哪只最近有利好,也不清楚哪只有风险。这两年市场变化快,单靠眼熟选股根本不够,必须得有工具辅助分析。
我自己踩过的坑:去年导了15只自选股,其中一只看着走势不错,结果没注意它刚发了监管问询函,买进去就吃了个跌停。后来才发现,光有自选股列表没用,得知道这些股票的实时动态和舆情变化。
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有个自选股批量分析功能,导入自选股后,直接能看到每只股票的舆情评分——0-100分,红色高分说明近期舆情好,绿色低分就得警惕。比如我之前那只跌停股,当时舆情评分只有23分(负面标签),如果早点看到,肯定不会买。
每天它还会免费推送自选股的舆情报告,里面有主力资金流向、利好利空汇总,不用自己去刷新闻、翻研报。比如上周我的自选股里有只票,报告提示股东增持+研报上调评级,舆情评分从58分涨到76分(正面标签),跟着加了点仓,这几天确实涨了不少。
免费体验入口:不用盯盘也能管好自选股
其实很多人觉得分析股票麻烦,主要是信息太分散——新闻、研报、股吧评论满天飞,根本没时间筛选。希财舆情宝相当于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用AI提炼成评分和报告,直观又省时间。
现在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舆情解析额度,看看自己的自选股评分怎么样,值不值得重点关注。导入自选股后,还能开启公众号推送,有突发消息会直接提醒,不用整天盯着软件。
对了,它还有个个股对比功能,导入的自选股可以直接对比舆情评分、财务健康度这些指标,哪只更有潜力,一目了然。我最近就在对比两只新能源票,通过财务评分和机构评级,很快就筛掉了那只资产负债率过高的。
最后说句大实话
自选股导入不难,难的是导入后的管理。与其让自选股躺在列表里睡觉,不如用工具把它们盘活——毕竟咱们花时间选出来的股票,总得知道什么时候该拿、什么时候该卖,对吧?
如果想试试舆情宝,直接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免费额度足够看几只重点票的评分和报告。觉得有用再考虑开通会员,具体权益可以自己去看,反正先体验不花钱,总比踩坑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大家,换软件时少走弯路,导入自选股后也能把每只票都管起来。觉得有用的话,记得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后面还会分享更多实用的股票工具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