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阵子,我跟很多散户朋友一样,对着K线图上各种颜色的线发懵,尤其是五日均线,听人说它是生命线,又有人说它是骗线,到底该信哪个?后来自己摸爬滚打了几年,结合实际操作,才算把这个基础指标搞明白。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什么叫五日均线,它到底有啥用,咱们散户怎么用好它。
先说说啥是五日均线。其实特简单,就是最近五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连成的线,在K线图上通常标着MA5,颜色可能是白色或黄色,不同软件显示不一样。举个例子,今天是9月15日,那它就是9月11日到9月15日这五天的收盘价加起来除以5,每天收盘后更新一次。你打开炒股软件,K线图上那条跟着股价波动的细线,大概率就是它。
它的作用,我总结下来就俩核心:判断短期趋势,找支撑和压力位。先说趋势,要是股价一直稳稳地在五日均线上方,而且均线本身是向上走的,那短期基本就是上涨趋势;反过来,股价跌到五日均线下方,均线还往下拐,短期下跌趋势就比较明显。我刚开始炒股时,光看股价在均线上就买,结果好几次刚入手就跌,后来才发现得看均线斜率——向上角度越陡,趋势越强;要是走平或者角度变缓,可能就是趋势要变了,得警惕。
再就是支撑和压力位。股价回调的时候,跌到五日均线附近突然止跌回升,这时候五日均线就是支撑位;要是没撑住跌破了,那之前的支撑位可能就变成压力位,下次反弹到这里容易遇阻。不过这事儿也不是绝对的,得看成交量。比如跌破时成交量突然放大,那支撑失效的概率很大;要是缩量跌破,反而可能是主力洗盘,后面说不定还能涨回来。
但用久了我发现,单靠五日均线炒股,翻车概率不低。为啥?因为股价走势不只是技术面说了算,消息面、资金面、公司业绩都会掺和进来。我之前遇到过一只票,股价在五日均线上方震荡了一周,技术形态看着挺好,结果公司突然发公告说季度业绩不及预期,第二天直接跳空低开,均线支撑瞬间成了摆设。还有次更坑,明明均线向上走,结果龙虎榜显示主力资金大幅流出,没两天股价就砸下来了。这就是散户常犯的错:眼睛只盯着K线图上的线,忽略了背后的暗流。
后来我开始学着结合其他信息判断,比如公司最近有没有利好利空,主力资金是进是出,机构研报怎么看。但问题来了,这些信息太散了,新闻、研报、股吧、龙虎榜,一个个翻下来,两小时就过去了,还老怕漏了关键内容。直到去年接触了希财舆情宝,才算把这个难题解决了。
它不是直接给你说买还是卖,而是把一只股票的技术面、消息面、资金面、业绩面、研报面这五个维度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就说五日均线吧,舆情宝的技术面分析里,不光会标出现价和五日均线的位置关系,还会结合MACD、KDJ这些指标,告诉你短期技术形态是强是弱。更关键的是,它会同步把影响股价的其他因素列出来——比如公司刚披露的股东人数有没有变化,主力资金今天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最近有没有机构下调评级。这些信息单看均线根本发现不了。
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初那波行情,我关注的一只票股价一直在五日均线上方晃悠,技术面看着挺稳,但舆情宝给它的舆情评分只有42分,标签是弱中性。点进去看详细报告才发现,虽然技术形态还行,但公司最近有笔大额商誉减值风险,而且连续三周主力资金净流出——这些信息要自己查,至少得翻十几页公告和研报。后来果然没过几天,股价就跌破了五日均线,一路往下走。要是当时只看均线,肯定就被套了。
其实很多散户不是不想研究透,就是没那么多时间和专业能力去整合信息。现在希财舆情宝有个免费体验活动,每天都会刷新舆情解析、研报解析这些功能的免费查看额度,像刚才说的舆情评分、技术面分析,还有每日舆情报告,都能免费看。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试试它怎么帮你把分散的信息串起来,比自己瞎琢磨效率高多了。
当然,免费额度之外的功能得开通会员,但说实话,比起自己盲目操作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啥。炒股最忌讳信息不对称,用对工具,少踩一个坑,可能就把会员费赚回来了。具体的会员价格和权益,大家可以去小程序里的会员购买页看,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就行。
说到底,五日均线是个基础工具,用好它能帮咱们判断短期趋势,但千万别迷信。结合更多维度的信息,比如公司的舆情变化、资金动向,才能提高判断的胜率。要是你也觉得整合信息太麻烦,不妨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先免费体验下,看看它能不能帮你更轻松地分析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