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为啥科创板打新总是陪跑?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科创板打新时也一样,连续半年没中过一签,后来慢慢摸出些门道,中签率确实提高了不少。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经验,聊聊科创板新股申购中签概率那点事,顺便说说散户怎么避开无效打新的坑。
先得明白,科创板中签难在哪儿。大家都知道,打新中签靠的是配号摇号,和买彩票有点像,但科创板有个特殊门槛——得有50万资金和2年交易经验,这就筛掉了不少散户,按理说竞争会小一些?其实不然,科创板新股发行市盈率通常比主板高,机构参与热情高,散户手里的市值又普遍不多,自然难中签。我见过最夸张的一次,一只热门科创板新股,网上有效申购户数300多万,中签率只有0.015%,比中彩票还低。
那怎么提高中签概率?这几年我试过不少方法,总结出三个最实际的点。第一是顶格申购。科创板新股申购有申购上限,比如某只股顶格能申10万股,你有10万市值就能顶格申,配号数量越多,中签机会肯定越大。我以前总怕浪费市值,每次只申5000股,后来改成顶格申,半年内中了两签,这招亲测有用。不过得提醒一句,顶格申购前得看看自己的资金够不够缴款,别中了签没钱付,那就白忙活了。
第二是多账户合理配置市值。这里说的多账户不是让你开多个证券账户(一个身份证只能开一个),而是家庭账户。比如我把家里人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用配偶或成年子女的账户打新,每个账户都满足科创板门槛,相当于增加了摇号次数。但要注意,每个账户的市值得分开算,不能合并,所以最好每个账户都配置足够的沪市市值——科创板打新只认沪市市值,深市市值没用。
第三是选择合适的申购时间。以前总听人说早上9点半申购容易中,我专门统计过半年的数据,发现其实中签率和时间关系不大,但有个细节值得注意:避开刚开盘和收盘的高峰时段。比如早上10点到11点,下午2点到3点,这时候申购的人相对少一点,配号可能不会太集中,摇号时撞号的概率低一些。当然,这只是概率问题,不能保证一定中,但试试总没坏处。
不过话说回来,中签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别中了破发股。去年有只科创板新股,我好不容易中签,结果上市第一天就跌了15%,缴款5万多,一天亏了7000多,心疼得不行。后来我才意识到,打新不是闭眼申,得先判断这只新股值不值得申购。但散户哪有那么多时间研究招股书?上百页的资料,财务数据、行业前景、发行估值,看得人头疼。
其实判断新股价值,关键看两点:一是公司基本面,二是市场情绪。这两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打新前都会用希财舆情宝查一下新股的相关数据——它不是直接给结论,而是把关键信息提炼出来,省了我不少事。比如它的AI研报功能,能抓取全网关于这只新股的研报,直接告诉我机构的综合评级是买入还是中性,平均目标价多少,核心业务有没有亮点。像上个月有只科创板新股,舆情宝的AI研报里提到公司核心技术专利有纠纷风险,我当时就放弃申购了,后来果然上市破发,算是躲过一劫。
还有它的AI财务评分也挺实用。新股的财务数据看着复杂,其实重点就那几个:营收增速、毛利率、资产负债率。舆情宝会把这些数据拆分成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打分,最后给个综合财务评分。我一般会看近一年评分,如果低于50分,说明公司财务健康度一般,打新就得谨慎。比如去年那只让我亏了钱的新股,后来查舆情宝的历史数据,当时它的财务评分只有42分,属于弱中性,要是早看到这个,可能就不会申购了。
说真的,散户打新最缺的就是专业工具。以前我光靠看新闻、听股评判断新股,结果不是错过好机会就是踩坑。现在用舆情宝,每天有免费的研报解析和财务评分查看额度,不用花钱也能用上核心功能。就算想深入看更多数据,开通会员的成本也不高,对比中一签可能赚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最后总结下,科创板打新想提高中签率,顶格申购、合理配置市值、避开高峰时段这三招得用上;但更重要的是学会筛选新股,别让中签变成中枪。如果觉得研究新股太费时间,不妨去希财网公众号关注一下,或者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可以体验AI研报和财务评分功能,试试就知道有没有用。毕竟打新是为了赚钱,用对工具才能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