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十几年,早盘9点25分那几分钟,我以前总跟打仗似的——集合竞价结束,股价跳空高开3个点,卖不卖?低开5个点,割不割?早期踩过太多坑:2019年一只票高开5%慌着卖,结果当天涨停;2021年另一只低开2%犹豫没卖,尾盘跌停。后来慢慢摸出规律,结合工具辅助,这两年早盘操作正确率至少提升了40%,今天就把这套9点25分聪明卖出法拆给你看,全是实战经验,散户朋友照着做,大概率能少踩坑。
先说说散户早盘最容易犯的两个错
说实话,9点25分的决策,80%的散户都靠感觉:要么看到高开就怕冲高回落,赶紧挂单卖;要么低开就安慰自己洗盘,死扛到深套。我以前也这样,后来发现问题出在两个地方:
一是信息滞后。晚上加班没看新闻,早上9点才打开软件,昨晚公司发了业绩预告、主力资金跑了几个亿,这些关键信息根本不知道,光看股价跳动做决策,跟闭着眼睛走路没区别。
二是不会量价+舆情结合看。比如集合竞价突然放量高开,你以为要涨,结果是主力诱多出货;或者缩量低开,你以为没事,其实是舆情爆雷,资金提前跑路。
聪明卖出法的3个实操步骤,我每天都在用
这几年我总结出量价定方向,舆情判真假,趋势做决定的三步法,结合工具用下来,早盘操作心里特别有底。
# 第一步:先看集合竞价的量能信号
9点25分集合竞价结束,第一时间看成交量。记住两个数:
- 放量:如果竞价成交量是前5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的3倍以上(比如平时每天成交5000万,今天竞价就成交1.5亿),不管高开还是低开,都得警惕——放量高开可能是拉高出货,放量低开大概率是资金出逃。
- 缩量:如果成交量不到平均量的50%,说明多空分歧小,股价波动可能不大,别急着操作,等开盘后看半小时走势。
我以前只看股价跳空幅度,现在会结合量能占比。比如上个月一只持仓股竞价高开4%,但成交量只有平时的30%,典型的缩量虚高,果断挂平开价卖,后来果然冲高回落,卖在全天高点。
# 第二步:用隔夜舆情验证买卖逻辑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散户最容易忽略的。股价跳空背后一定有原因,是利好落地还是利空突发?主力资金是流入还是流出?这些信息单靠刷新闻、逛股吧根本来不及,还容易被谣言误导。
我现在每天睡前和开盘前10分钟,会用希财舆情宝看一下持仓股的舆情报告(不是打广告,是真的离不开)。它能实时抓全网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用AI分析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生成0-100分的舆情评分——81-100分是强烈正面,61-80分正面,反之16-40分负面,0-15分严重负面。
举个例子:上周四一只持仓股竞价低开3%,我第一反应是洗盘,但打开舆情宝一看,评分从昨天的65分掉到30分(负面标签),报告里写着昨晚公司突发监管处罚公告,主力资金净流出8000万。当时果断挂跌停价卖,虽然还是亏了2%,但当天尾盘跌停,少亏了5个点。
# 第三步:结合趋势评级做最终决策
光看量价和舆情还不够,得看股票当前的趋势。要是趋势已经走坏,再强的舆情也撑不住;反之趋势向上,短期回调可能是机会。
我现在会用舆情宝的趋势评级功能(每天免费额度能看),它会直接标上涨、震荡、下跌三种趋势。比如一只股趋势评级是下跌,加上舆情评分掉到负面,不管竞价高开还是低开,我都会果断卖;要是趋势上涨,舆情评分在正面区间,低开反而可能是低吸机会,不会慌着卖。
散户最缺的信息差,用对工具能缩小90%
讲真,散户做股票难就难在信息不对称:机构有团队24小时盯消息,我们上班族哪有这时间?但工具能帮我们把信息差缩小——我用希财舆情宝快两年,最大的感受是决策有依据了。
它最实用的是两个功能,刚好解决早盘9点25分的痛点:
1. 隔夜舆情实时抓,利空早知道。不管是公司突发利空(比如监管处罚、商誉减值),还是行业政策(比如新能源补贴退坡),它会在开盘前汇总成报告,标红风险预警,不用熬夜刷新闻也能及时看到。
2. 舆情评分+趋势评级,买卖有参考。每天免费额度能看两只股的舆情评分和趋势,比如持仓股评分从60掉到35(负面),趋势评级下跌,那9点25分挂单心里就有底,不会犹豫。
刚开始我也怕工具没用,免费体验一周后发现:每天看两只股的评分和报告,刚好够我的持仓量(我一般不超过3只股)。有次一只股评分突然从70掉到20(严重负面),报告提示股东大额减持,当天清仓躲过了连续跌停。后来开了会员,一年几百块,比起踩雷亏的几万,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最后说句大实话
9点25分卖出没有100%正确的方法,但量价+舆情+趋势结合,能把正确率提到70%以上。散户朋友不用追求卖在最高点,能避开明显的坑、卖在相对合理的位置,长期下来收益就能跑赢大多数人。
想试试的朋友不用急着开会员,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看舆情解析和评分,开盘前花5分钟看看持仓股的隔夜消息和趋势,9点25分决策会靠谱很多。觉得有用再考虑会员,具体权益可以去会员页看,反正免费体验不花钱,试试总比一直踩坑强,你说对吧?
记住,股票操作靠的是信息+逻辑,不是运气。工具只是帮我们把信息差缩小一点,决策更理性一点,剩下的还得靠自己多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