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刚入市那几年,看大盘就只盯着上证指数,每天开盘先刷一下大盘涨了多少点,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有点片面。后来跟着老股民学了不少,才发现真正能反映全市场真实情况的,还得看像同花顺全A指数这样的宽基指数。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这个指数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搞懂了它,你对A股整体行情的判断至少能上一个台阶。
先说说成分股的选择吧,这是指数计算的第一步。同花顺全A指数可不是随便选股票的,它包含了A股市场上所有正常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但有个例外——ST股和*ST股是不算进去的。你可能会问,为啥要剔除这些?很简单,这类股票本身风险高,价格波动大,要是算进去,指数就容易被极端行情带偏,反映不出市场的真实面貌。所以第一步,就是把所有非ST、非*ST的A股都纳入成分股池,不管是沪市的还是深市的,只要符合条件,一个都不落下。
选好成分股之后,下一步就是加权方式。这部分稍微有点绕,但你耐心听我讲,其实不难懂。同花顺全A指数用的是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啥叫自由流通市值?就是上市公司总股本里,剔除掉那些大股东、高管持有的限售股,剩下真正在市场上流通交易的股份乘以当前股价,得出来的就是自由流通市值。为啥不用总股本加权?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大盘股总股本很大,但大部分股份被国资或大股东拿着,实际流通的很少,要是按总股本加权,这些股票的涨跌对指数影响就太大了,反而不能反映中小投资者真实的交易环境。所以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更能体现全市场的平均走势,这一点我觉得比有些指数要合理得多。
最后就是具体的计算公式了。指数的计算得有个起点,也就是基期。同花顺全A指数的基期一般设定在某个历史时点,比如基期点数设为1000点,基期总自由流通市值就是那个时点所有成分股的自由流通市值总和。到了计算当前点数的时候,公式就是:当前指数点数 = 基期点数 ×(当前总自由流通市值 ÷ 基期总自由流通市值)。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基期总市值是10万亿,基期点数1000点,现在总市值涨到了20万亿,那当前指数点数就是1000×(20万亿÷10万亿)=2000点。当然,实际计算中还会考虑成分股分红、新股上市、股票退市等调整,但核心逻辑就是这样,通过市值的变化来反映指数的涨跌。
讲完计算方法,你可能会发现,知道这些有啥用呢?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同花顺全A指数最大的价值,就是帮你跳出只看上证指数的局限。你想啊,上证指数包含ST股,而且是用总股本加权,像中石油、工商银行这类大盘股,哪怕只涨1%,对指数的拉动都比一堆小盘股涨停还明显,根本反映不出大多数股票的真实走势。但同花顺全A指数剔除了ST股,又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不管是大盘股还是中小盘股,涨跌都能更均衡地体现在指数里,所以它的走势更贴近你手里股票的实际表现。我现在每天开盘第一件事,就是看同花顺全A指数的分时图,再结合板块涨跌,心里对当天市场的整体温度就有数了。
不过,光知道指数涨跌还不够,咱们最关心的还是现在能不能买?要不要加仓?说实话,这也是我以前最头疼的问题——明明指数在涨,可自己买的股票就是不跟涨;有时候指数跌了,反而不敢下手,结果错过低点。后来我才明白,判断市场能不能入场,光看指数涨跌还不够,还得知道当前的市场情绪到底怎么样。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我现在每天都在用的工具了——希财舆情宝。它里面有个大盘情绪分功能,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你不用再凭感觉说今天行情好或行情差,它直接通过分数量化市场情绪,比如80分以上说明情绪已经比较高涨,可能要注意风险;30分以下说明情绪低迷,反而可能是布局的机会。我之前就遇到过一次,同花顺全A指数连续跌了一周,看着K线图心里直发慌,但打开舆情宝一看,大盘情绪分已经跌到25分,属于极度低迷区间,再结合指数的估值数据,反而敢逐步加仓,后来市场果然企稳反弹,算是踩对了节奏。
而且这个功能对新手特别友好,不用你自己去分析资金流向、涨跌家数这些复杂数据,它直接把结果喂到你眼前。更关键的是,现在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能免费查看大盘情绪分,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专业机构的分析工具,对咱们散户来说,性价比真的很高。
当然,同花顺全A指数的作用不止于此,它还能帮你判断市场风格——比如指数里中小盘股权重更高,如果它比上证指数涨得好,说明市场更偏向中小盘风格,这时候选股思路也得跟着调整。但具体怎么结合指数选个股,怎么判断哪些板块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光靠指数本身还不够,还需要更细致的舆情分析和研报解读,这些在舆情宝里也能找到对应的功能,不过今天先不展开说,大家可以自己去体验看看。
最后啰嗦一句,投资这件事,看懂指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工具把指数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如果你也想搞清楚现在市场到底适不适合重仓,不妨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体验一下大盘情绪分功能,相信你会回来感谢我的。毕竟,咱们散户炒股,不就是靠多学一点、多用对工具一点,才能少走弯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