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炒股那会儿我特别迷信K线。每天对着屏幕看各种形态,什么锤子线、吞没形态、启明星,书上说出现这些就是买入信号,结果真下手了,十次有八次被套。后来才明白,单一K线形态根本不靠谱,就像只看一个人的表情判断他的心情,忽略了当时的场景和他的真实处境,很容易被骗。
就说那个看涨吞没吧,书上说阳线完全吃掉前一天的阴线,是强烈买入信号。我记得有一次,一只股票连续跌了一周,突然出现这个形态,我赶紧满仓杀进去,结果第二天直接低开五个点,后面又跌了十几天。后来复盘才发现,当时龙虎榜显示机构在偷偷出货,股吧里全是散户在喊抄底,这种情况下,K线形态早就成了主力诱多的工具。
还有断头铡刀,三根均线被一根大阴线跌破,按理说该果断卖出。但有一次我卖了之后,股票反而涨了,因为那天晚上出了行业利好政策,资金连夜抢筹。你看,只看K线,完全忽略了消息面和资金面,操作节奏全乱了。
后来我慢慢总结出一个规律:K线买入卖出信号准不准,得结合当时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包括什么呢?首先是技术面本身,不只是K线形态,还有MACD、KDJ这些指标的位置,是不是超买超卖;然后是资金面,主力资金是流入还是流出,龙虎榜有没有机构在加仓;最重要的,还有当时的市场情绪和消息面,有没有突发利好利空,行业政策有没有变化。
但这些东西散户自己很难凑齐。你想想,看K线得打开交易软件,查资金流向要找龙虎榜数据,看消息得刷新闻和研报,股吧、雪球、微博都得逛一圈,等你把这些信息凑齐,行情早就过了。而且就算凑齐了,怎么判断哪个因素影响更大?主力资金流入和利空消息同时出现,该信哪个?
这两年我用希财舆情宝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是直接给你买卖建议,而是把这些分散的信息整合起来。比如你看到一个K线买入信号,点开舆情宝的个股页面,技术面分析里会直接告诉你MACD是不是金叉、KDJ有没有低位反弹,这些都是K线形态的辅助判断;然后资金面那块,主力资金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龙虎榜里有没有知名游资在买,股东人数是增加还是减少,这些数据能帮你判断是不是真的有资金在推动这个信号;最关键的是舆情评分,0到100分,对应正面、负面这些标签,比如信号出现时舆情评分是80分以上,说明当时市场情绪整体看好,这个信号就更靠谱;如果评分只有30分,那就算K线形态再好,也得小心是不是主力在诱多。
我现在每天都会用它看几次免费的舆情报告,里面把技术面、资金面、消息面的关键信息都提炼出来了,不用自己一个个查。有时候工作忙,公众号还会推送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比如突然出现利空,或者主力资金异动,这样就不会错过关键操作时机。之前有一次,我关注的股票出现了早晨之星形态,本来想入手,但舆情宝提示当时股东人数突然增加了20%,说明散户在接盘,而且舆情评分只有45分,属于弱中性,我就忍住了,后来果然跌了10多个点,算是躲过一劫。
其实对散户来说,炒股最难的不是学不会K线形态,而是信息不对称和没时间盯盘。你花几个小时研究的K线信号,机构可能早就结合资金和消息面做好了布局。现在用舆情宝,每天花几分钟看看整合好的报告,结合K线信号一起判断,心里踏实多了。如果你也经常因为只看K线踩坑,不妨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技术面分析额度,试试就知道有没有用。